行船至午後,已進入金山衛地界。
前方出現一座貫通河道的石橋,中部有一約莫三四丈寬的柵欄,不用說,明顯就是鈔關。
“公子,下沙鈔關到了。”
李若鏈走進船艙稟報。
“哦,那某去看看。”
向一旁柳如是遞了個稍坐的眼神,崇禎走出艙外。
“船上何人?”
頭船已經接近關閘,橋上小吏高聲嚷道。
“某乃京師商旅,此乃通關文牒!”
李若鏈高舉路引。
“靠過來!”
朝後麵揮手,崇禎所乘的頭船緩緩抵近閘門。
這艘水師海滄船比一般的漕船大,關閘已沒剩下多少孔隙,後方漕船全部原地停下。
幾個小吏搭上跳板,其中一個上船。
“爾等到此做甚?”
“回差爺,我等前往下沙販鹽,還請差爺放行!”
李若鏈雙手呈上,一並遞過去的,還有一個小袋子。
小吏瞄了眼路引,又掂了掂銀袋,問道:
“可有鹽引?”
“回差爺,有!”
“後麵幾艘都是一路的嗎?”
“回差爺,正是!”
“前麵三裡便乃下沙鹽課司。”
見此波商人有七八艘船,顯然身價不菲,看在銀袋不輕的份上,小吏非常熱情,還側身朝前方指了指路。
“多謝差爺!”
“可以了,放行!”
“多謝!”
船隊通過船閘,一刻多鐘後,抵達鹽場碼頭。
此處已經臨近入海口,遠處海天一色儘收眼底。
周遭停靠著不少大小漕船,商人雇用的苦力們,正搬著一個個袋子籮筐,由此可見,鹽業貿易甚是興旺。
在鹽場小吏帶領下,崇禎連同幾個近臣及四五個錦衣衛,來到不遠處一偌大院壩,碎銀子自然少不了,小吏也心安理得。
“差爺,某自京師而來,此乃文書,有勞了。”
李若鏈遞上路引鹽引,值房門口案上坐著一小吏,看來專門負責查驗。
“你等要提精鹽50引?”
“正是!”
瞄了眼身後差不多十個人,有幾個還帶著佩刀,想來又是某位達官貴人的買賣,大多數都氣度不凡,有一年輕人穿著也不錯。
大明每引鹽為400斤,50引就是兩萬明斤,換算成幾百年後的重量,差不多近20噸了。
小吏見過的人不少,早都習慣察言觀色,如此大單,哪能那麼痛快就給辦理了。
接著,漫不經心說了一大通,全都是些不痛不癢之詞。
李若鏈門清,塞上枚一兩重的銀錠,小吏這才眉開眼笑,不慌不忙塞進袖裡。
特麼當著這麼多人麵,周邊還有諸多同僚,收銀子連避諱一下的意思都沒有,大明腐敗之風可想而知,崇禎恨得牙癢癢。
“這位兄台,某帶你與你家家主,去見副使大人吧。”
“多謝!”
“其它人在此候著!”
望了眼皇帝,又朝另外幾人扔下一句話,小吏背著雙手闊步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