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其子孫凋零,門楣傾覆,永墮畜生之道!”
這一段就有點厲害了,先前說一人承擔罪過,但若你誤國誤民或不乾實事,那麼就借太祖之靈,詛咒你子子孫孫。
“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後在上,孝十一世孫嗣皇帝由檢,今率文武百僚,瀝血以告,靈其鑒止,俯垂昭格!
尚饗!”
長長的祭文終於念完,不少人精神抖擻,也有不少人冷汗陣陣,大冬天的,為啥冒汗啊。
“拜......“興......”
“再拜......興......”
“三拜......興......起......禮成!”
三個頭叩完,寺丞們趕緊來到神案,將四幅相同文字的祭文,恭敬地擺在製帛之上。
顧元鏡隨即高呼:
“恭請聖駕詣方城明樓,焚帛奠獻,頒胙散福!”
執事官將製帛收攏,再包住祭文,捧著走在最前,另一手持帛幣的執事官緊跟其後。
牛羊豬三牲,連同簠簋,由多名寺丞抬著魚貫而出。
顧元鏡引導天子出殿,與百官前往方城明樓。
小半刻鐘後,天子與諸臣就位。
在這兒,就可以看到那偌大的寶城及寶頂了,這便是太祖與馬皇後安息的地方。
高大的燎爐置放於方城明樓前,香燭早已準備妥善,皇帝與數列文武肅穆站立。
“就位,奉帛......”
執事官緩步上前,將裹著祭文的製帛,連同若乾帛幣放至燎爐內。
“燎帛,祝達昊天......”
這時,寺丞點燃一支火把,再遞給顧元鏡,《豫和之曲》禮樂隨即奏響。
寺丞將稻稷各抓了三把灑入燎爐,製帛、祭文、帛幣熊熊燃燒,生起嫋嫋青煙。
這一燒,代表祭文中的話語,銀錢與糧米,跟隨起通神之用的製帛,緩緩向先祖飄去。
與此同時,數名寺丞開始分割祭品,將牛、羊、豬分放於數百個盤子之中,稱之為“胙肉”。
兩刻多鐘後,青煙散儘,祭品也差不多分割妥善。
“賜胙!眾官跪受福胙,跪......”
太常寺少卿將一個肉盤呈給聖上,均取三牲腦袋、脊背、尾巴上的肉,代表從頭吃到尾。
“陛下受胙,群臣叩首,拜......起......”
肉片不是特彆多,卻也能吃個半飽,崇禎較為斯文地吃了起來。
見天子吃下第一口肉,顧元鏡再度唱道:
“散福!鹹沐聖祖恩澤......”
文武百官在指引下依次領取肉食,浪費糧食是可恥的,把它美化成祭品可保無病無災,這便是華夏人的智慧。
當然,隻要犯了事的人,即便吃下去,或許,也保不了平安。
喜歡重生大明1635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1635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