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文震孟也沒大弄明白。
原本布政使司擬定在安慶,聖上要求更改,他都還納悶呢。
抿了口茶,崇禎開口:
“諸位愛卿,安慶、徽州兩府商業發達,然徽州山勢過大耕地甚少,眾多百姓迫於生計選擇行商,故形成徽商一脈。
安慶背靠大彆山,僅比徽州耕地略多,優勢為長江水運比廬州更甚,然缺陷乃過於偏向西南,難以以點帶麵。
廬州一地則平原甚多,農耕、冶鐵發達,紡織業與安慶相差無幾,且該府處於安徽中央,與河南官道相連,又有巢湖水係連接長江,僅水運不及安慶。
故綜合而論,廬州更具優勢,安徽新立,必須以全局為要,糧食乃我大明重中之重,有糧方可百業興旺矣!”
“陛下,臣猶如醍醐灌頂,請恕臣方才失言之罪!”
史可法明白了天子苦心,天子看的是大局,豈能小家子氣。
“哈哈哈,哪有那麼多罪過,大明官員就應凡事一探究竟,切莫固步自封!”
“臣多謝陛下!”
崇禎回以微笑,繼續道:
“本次拆分之後,朕還要將布政使司統一改稱為行省,行省一謂古已有之,如此更為順口!
為解決安徽新設之窘境,朕欲撤銷鳳陽巡撫,安慶、鳳陽均設為特彆府,位及正三品,與順天、應天二府相當,但鳳陽留守司保持不變!
也就是說,二府品階均比廬州府高,較布政使司低,諸多不足之處,便予以互補矣!”
“陛下所言妙極,臣如茅塞頓開!”
文震孟趕緊作揖,皇帝交涉給他的,他也總算全部通透。
行政級彆上越高,代表政策與資金等就會出現一定傾斜,安慶除了政治地位外,要論商業經濟,確實也趕得上順應二府。
而朱家真正的龍興之地鳳陽,雖降低了行政級彆,但留守司仍保留,明顯聖上存有政治考量,祖墳必須要有人管理,否則難以讓天下人折服。
其實在崇禎看來,像天津、鬆江二城,就好比幾百年後的直轄市。
而安慶、鳳陽,則相當於副省級,如此處理,現如今屬於最恰當方案。
明年回京之後,京師的級彆,也該提一提了。
示意文震孟繼續,老文清了清嗓子,再次指向輿圖。
“諸位,除開鬆江、安徽二地,剩餘應天、蘇州、常州、鎮江、揚州、淮安六府,外加徐州直隸州,七地新設布政使司,取名為江蘇!
布政使司駐於南京,其中徐州升格為府,撤銷原應天府,改稱南京府,升蘇州為特彆府,南京與蘇州同級,均屬正三品府第!”
有了先前安徽打底,江蘇帶來的衝擊力就沒那麼大了。
蘇州除了政治外,各方麵都不比南京差,完全說得過去,徐州乃北麵門戶,由州晉為府,同樣應當。
從此南京留都地位將不存,顯然聖上對成祖之傑作並不感冒。
此地早成了朝官們養老勝地,但凡京官改任至此,都視為被貶,確實已毫無意義。
隻不過當這個消息公之於眾時,恐怕很多人都會驚掉下巴。
崇禎哪會管那些,當下威望足以推動此令,特麼就算北方失利,隻要朝廷吏治清明,百姓擁護,任何一地都可以暫時安身。
多出的那套班子不可能順手,加上已經浮沉兩百多年,留都班子已然成為怪胎,屍位與腐敗群體甚多,早都變了味道。
這一回沒人再發問,文震孟接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