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文震孟道出的內容,令人驚慌失措:
“故內閣六部擬定,朕禦批定奪,撤銷南都六部、督察院、內廷、應天府,五大寺僅保留太常寺,餘者衙門一律裁撤!
南直隸轄地一拆為三,除新立之鬆江直屬府外,另設安徽、江蘇承宣布政使司,改應天府為南京府,南京、蘇州、安慶、鳳陽四府,設為正三品特彆府!
聖旨昭告之日起,原衙門暫且保留以行過渡,臘月初一正式裁撤!
內閣行文,隨旨意詳呈改製方略!
欽此!”
“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稀稀拉拉的領旨聲傳出,好多官員都還處於恍惚之中。
皇帝一道聖旨,除了太常寺以外,所有衙門都沒了,自己的官身還有沒有,接下來何去何從,一切都是未知數。
麵對強權天子,很多想進言一二者,都隻能選擇閉嘴,南京的不堪明擺著,即便說了也毫無卵用,指不定還會因此獲罪,他們可沒那麼傻。
文震孟將長長的聖旨小心卷好,接過另一道聖旨,繼續道:
“李長庚、徐石麒、周士樸、呂維祺、顧錫疇、薑逢元、馬士英、姚思孝接旨!”
八人快速出班,在通道中央跪地,這是點了名的旨意,必須跪著聽。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
南直隸改製成三,乃我朝百年之宏圖大略,為肅正吏治,福澤黎民,封原南京吏部右侍郎呂維祺、南京刑部尚書徐石麒,為安徽左、右布政使!
原太常寺少卿顧錫疇,任安徽提刑按察使!
封原南京吏部尚書李長庚、南京工部尚書周士仆,為江蘇左、右布政使!原吏部尚書薑逢元,任江蘇提刑按察使!
原大理寺少卿姚思孝,接任安慶知府;原漕運督糧道馬士英,任南京知府!
安徽、江蘇、鬆江、浙江四地,成立江南稅政衙門,由新任南京知府馬士英兼任稅政!
著江南稅警劃入兩千兵卒予稅政衙門,受戶部監督,稅警參將劉國能,輔助完善交接!
欽此!”
“臣等領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兩道聖旨讀完,幾家歡喜幾家愁。
這八人中,屬於老、中、青三結合。
像徐石麒之類六部尚書,被降為布政使或按察使,實則一點不覺得被貶,這可都是實職,比冷板凳尚書強多了。
而呂維祺、顧錫疇、姚思孝、馬士英,則屬於妥妥的升官。
自今年2月以後,留都班子部分人就被陸續調往京師,範景文、畢懋康、鄭三俊等便是如此,之後崇禎也沒有讓人補位,一個閒散中樞,根本無足輕重。
現如今兩地人員配置,有的參照原有曆史行徑,由崇禎直接欽定,有的則充分征求孫承宗、範景文等人意見,最終進行落地。
其中新任南京知府馬士英,算是個另類,乃天子一心想特彆對待的人,此人正三品知府兼四地總稅政,實權變得很大。
劉國能明日就會到,移交出一部稅兵給他,表示對其充分信任。
曆史上這家夥被《明史》列為奸臣,但崇禎並未理會。
《明史》屬於清廷與東林黨狼狽為奸的結果,那麼多東林人降清,總得美化一下吧。
僅就馬士英整合江北四鎮擁立朱由崧,讓南明暫且避免國本之爭,最後堅持抗清至死來看,此人絕對有能力,也很有風骨,比東林投降派強出太多。
隻不過在風雨飄搖的明末,東林黨如狼環伺,他與豬隊友阮大铖,確實也翻不起多大風浪。
崇禎早在調漕兵入中原時,便讓賦閒的馬士英接替漕運督糧道,此人乾得不錯,所以這回予以重用,同時驗證一番曆史。
“陛下,聖旨宣畢,請吾皇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