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接著命令劉抗倭,將今日之事通報史可法。
相信史可法知曉案情細節後,對浙江的執政會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
天子親自督辦平陽官紳勾結案,算是揭開新政暗箱操作的遮羞布,後續的事兒就靠夏允彝和王夫之了。
隨著報紙宣揚與口口相傳,相信會給各地官紳帶去不小的震動。
這一回留下了兩個看好的後起之秀,扶持一個讀過幾天書的年輕人當縣丞,外加一個被裁撤掉的衛所官充入錦衣衛。
這些作為都將給擁護皇權者,還有一時不得誌之人帶去鼓舞,同時也釋放出強烈的信號,任何敷衍褻瀆新政者,皇帝的屠刀霍霍作響!
反之,隻要你心向大明,心中有朝廷有百姓,前途絕對是光明的,一切都皆有可為!
第四日,崇禎走了。
出鼇江口後並未向西南方向繼續進發,而是前往頭幾日讓張名振去考察的南麂島。
崇禎對南麂島相當滿意。
此處群島有數十座,海灣眾多,非常適合過往船隻避風停靠,看來黃蜚很有眼光。
攤開輿圖,各個島子都進行了最新標注,欣賞著海天一色,崇禎向著南麵了望。
“張愛卿!”
“臣在!”
“此處距東番島有多遠?”
“啟稟陛下,相距約三百裡。”
“那距福州呢?”
“路程基本相當。”
崇禎微微點頭,不一會兒再度開口:
“你對東番島了解多少?”
“啟稟陛下,據黃總兵及諸位同僚提過,鄭家與紅毛夷貿易主要集中在東番安平港。
紅毛夷每年向鄭家繳納買水錢不下五十萬兩,每年在福建貿易額度應該有數百萬,恕臣愚鈍,除此之外,臣一無所知。”
看了看李若鏈,李若鏈接著拱手:
“陛下,據錦衣衛探查所知,紅毛夷利用東番所產之蔗糖、鹿皮銷往日本國。
從日本國換取白銀,再購買我朝生絲、瓷器、茶葉等物資運往西夷獲利。
經預估每年額度在400萬兩上下,然具體數值難以詳考,現與鄭家貿易夷船有近二十艘,當下有上升勢頭。”
“哼!一幫蠻夷占我大明國土,奴役百姓血汗換取銀兩,再購得我朝之物賺得盆滿缽滿!
之後用所賺之銀造船造炮,繼續吸食我大明骨髓,西夷的算盤打得好響啊!”
提到這一茬,崇禎心頭很是憤怒。
尤其想到鴉片戰爭前後,華夏舉國被壓榨得暗無天日,造成的後遺症還深深影響著幾百年後的華夏,崇禎不由雙眼瞪得發紅。
見皇帝如此表情,一眾臣子麵麵相覷。
在大明很多人的意識形態上,東番隻是一個孤懸海外的小島,說不定還沒有澎湖大,並不認為有什麼價值。
一個海外島嶼,怎會讓天子這麼大反應呢?臣子們有些想不通。
或許是李若鏈報出的數據,讓天子感到憤慨吧,也與他們想象中台灣的樣子,首次出現偏差。
平複一番情緒,崇禎大聲道:
“諸位,東番島又稱大員、大灣,朕看這些稱呼都不雅,島上土著習俗與我華夏同宗同祖!
孫權曾派大將衛溫、諸葛直渡海,隋煬帝三次派兵駐紮,宋元時期更有大量移民前往,到我朝有過之而無不及!
那島自古便是我華夏之地,稱之為番實屬不妥,依朕看來,那島形似弓形平台,與福建之間形成兩百餘裡海灣。
神宗朝便有文書稱其為台灣,隻是朝廷並未正式確名,朕稱之為台灣,已經在地理一書中正式命名!
此島絕非藩地,乃我華夏固有,台灣就是華夏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陛下英明!”
範景文拱手,接著道:
“想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台灣便為我朝實控,然隨著海防收緊漸漸陷於三不問之地。
如今大明水師戰船雲集,台灣一地頗大,臣以為已到可開衙設州之時矣。”
“範卿所言甚是,利瑪竇與李之藻所繪之坤輿萬國圖較為粗糙,朕在半年前就已親手修正。
朕想問問諸位,有誰知道台灣島到底有多大?”
望了望李若鏈和範景文,二人以前聽皇帝說過,早都見過改良版的地圖,現在水師的海圖上也有標注,那真是很大的一個島啊。
見聖上有想讓彆人回答的意思,二人都沒有出聲。
“陛下,以海圖上看,台灣應有南北六七百裡之遼闊,約相當於浙江三成國土!”
迎向天子投過來的目光,張名振拱手道。
“陛下,臣深以為然!”
“陛下,臣附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