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孺子可教矣!”
崇禎笑出了聲,摸了摸他的腦袋,勉勵道:
“成功啊,儒家經典需要去讀,然切不可走火入魔,程顥、程頤、朱熹三人便是過於偏激鑽了牛角尖。
後世視程朱理學為經典,殊不知當中有金玉也有敗絮,讀書人需明辨是非。
儒家學術可保修身養性,然大千世界社會進步,唯有靠經世致用之學方可矣!”
“陛下,小子謹記!”
“甚好,你要多讀讀科學院以及曆朝經世致用書籍,兵書也要多看,乾到老學到老,學會包容世間萬物!”
“小子一定!”
接下來兩人像往常一樣聊了許久,談理想抱負,談家國情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崇禎告誡光宗耀祖僅乃其次,少年強則國強,從小就應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目標。
為中華之富強而讀書,沒有國何來家,無家國理念的人,就如同一具行屍走肉。
朱成功受益匪淺,小小心靈再次得到新思想感化,仿佛看到了不一樣的春天。
深夜,朱成功走了。
崇禎站於窗前望向外麵,王承恩給他披上一件披風。
驛站院子在夜色下顯得無比空曠,在這荒郊野外安靜得無任何聲響。
這裡處於山東到天津官道,儘管仍處於春寒之際,白天商旅與走鏢人依舊絡繹不絕。
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商旅與鏢人卻沒有資格享用驛站。
驛站功能是該進一步提升了,否則就是浪費資源。
從來往各地文書耗費時日看,驛站表現比他繼位初期水平還要高。
自從經費改由戶部直撥,錦衣衛反饋的信息顯示,以往那些借驛站謀取各種私利手段,已失去生存空間。
功能恢複了製度也相對健全了,寬闊房舍卻多半處於擺設。
崇禎覺得應利用起來,以驛站為基礎擴充為公私兼顧,將它並入皇家集團。
在滿足朝廷公文與物資傳遞的同時,向民間全麵開放。
自古以來家書值萬金,為何家書會如此珍貴呢?還不就是因為交通不便通訊不暢。
相隔兩地的人們,常常通過熟人或商旅順路給家人寄信寄物,安全與時間還無法得到保障,其程度就尤為珍貴了。
按照這種大明最高效的傳遞模式,發展成類似於後世郵局兼客棧吃住一條龍,很多問題都可以完美解決。
隨著取締戶籍限製,路引製度走向規範化,來往各地的人流將更多。
驛站靠向民間開放掙得銀錢維持日常轉運,公司化是最好的發展方向。
......
一路朝發夕宿,到天津之時,已進入二月下旬。
崇禎在天津文武陪同下,檢查了數月前安排的相關事務。
賀世壽和劉遵憲做得不錯,天津因戰亂損毀的建築物已經恢複如初,入冬封凍前疏通不少河段。
如今冰封漸漸消退,各條河道重新聚滿了人。
工地上熱火朝天,要麼對民工采用以工代賑額外發放補貼,要麼聘用百姓務工,比以往徭役方式效率高出若乾。
按此進度再過三兩月,天津到京師運河能重新貫通,天津通往外海水道也將更加通暢。
朱由崧瘦了。
幾個月不見多了幾分乾練,眉宇之間英氣更濃,已經看不出一點頹廢之氣。
據鞏永固稟報,這家夥在天津做得不錯,隻待春暖花開,天津將正式從外海接收北上之物。
年前朱由崧還跑了一次朝鮮及日本,向鞏永固提出不少建議。
“陛下,此乃臣撰寫之朝日貿易綱要,請陛下過目。”
朱由崧很恭敬,小心翼翼遞上紙稿。
“噢?皇兄出了趟海,就都寫成書稿了?”
“臣慚愧,望陛下指正!”
朱由崧挺感動的,皇帝稱他一聲皇兄,言語中雖有那麼一點調侃之意,卻也非常受用。
藩王們今年都要出海去了,僅福王一脈留在大明。
皇帝也沒為難福王,給了他自由,並讓他領銜宗人府。
朱由崧入職皇家集團後,學到很多東西受益良多,仿佛找到新的人生目標。
他認為削藩削得極好,福王府敗落反而促就他多出一份選擇。
否則外麵天有多寬地有多廣,或許仍舊一無所知。
喜歡重生大明1635請大家收藏:()重生大明1635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