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崇禎起了個大早。
今日是九年第一次朝會,預示著一個嶄新的開端。
大明就像一艘四麵透風的破船,崇禎一年來將漏洞補上了不少,暫時遏製住沉入水中的趨勢。
他將用他勤勞的雙手,繼續為大明巨艦持續注入動力,以期乘風破浪、繼往開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卿等平身!”
“謝陛下!”
皇極殿中,近百名文武向天子行君臣之禮。
都大半年了,今日總算有了麵君的機會,很多臣子一肚子話想對皇帝說。
天子精神煥發,給人的感覺愈發霸氣側漏,那份帝王威嚴仿佛不容絲毫挑釁。
當中的臣子不論以前經曆過多少盤剝,甚至想過諸多法子玩小九九,幸好最終選擇屈服。
如今看來順從皇帝,皇帝便道貌岸然一副賢君模樣,如若不然,分分鐘秒變暴君。
“陛下,臣有本啟奏。”
孫承宗手持奏本,輕咳一聲出班拱手。
“孫先生請坐下說!”
“多謝陛下!”
自去年將朝會改在皇極殿起,就賜於孫承宗端坐奏報之權。
老孫這四朝元老夠辛苦,皇帝離京都是他一個人將大梁挑起,無不鞠躬儘瘁。
此人從不搞拉幫結派也不濫權,兢兢業業實乾家一枚,崇禎對他非常滿意。
孫承宗攤開奏本,朗聲對去年相關事務進行總結彙報。
都三月了才開年第一奏,誰都不敢跟他搶。
從老孫稟報的一係列數據中,可知曉大明已經探底回升。
去年三月推出永不加賦田稅一稅製,同步重振商業稅等,全麵落實到地方已經臨近夏收。
總體稅收收入近1300萬兩,較崇禎七年下降約四成。
田稅減少商業稅增加,三餉及各項等同於殺雞取卵、促就不穩定因素的加派全沒了。
雖整體稅收出現下降,那是因為調整所導致。
當下甩掉了百姓加派包袱,從長遠與現實而言反倒更加健康,商業稅將成為新的經濟引擎。
稅收收入暴跌,若論總體國庫收入,那就另一番景象了。
一年來查處貪官汙吏、文武捐獻、藩王“納捐”等共計近萬兩,這些錢糧足夠崇禎去浪。
如今衛所已全麵清理完畢,讀書人特權取消,隱田投獻不斷被挖出,大量土地被釋放出來,相當於白送給農民。
陝西、河南、山西今年仍舊處於免除田稅序列,但今年全國田稅必定會高過前年。
商業稅、礦產稅、關稅等更不用提,以往根本沒法比。
少量人承擔大部分稅收的日子一去不返,納稅人由少數變成眾人拾柴,這才是合理稅收模式。
今年再努力一年,所有稅製都將進一步走向規範化,大明將越來越充滿活力。
孫承宗彙報完畢,王承恩走下來接過奏本,恭敬地放於禦案。
年前崇禎就知曉一些大概數據,今日更為詳儘和全麵,一切都在預料之中。
而很多臣子第一次聽說,心中久久無法平靜。
“諸位愛卿,去歲取得如此佳績,內閣六部功不可沒,朝堂諸公皆有份,朕心甚慰矣!”
“臣等慚愧!”
沉寂被打破,文武百官表情都顯得很興奮。
其實他們清楚得很,若沒有皇帝衝鋒在前,是什麼結果不言而喻,他們僅僅屬於執行者。
“陛下,臣有本啟奏!”
畢自嚴出班,跟孫承宗一樣,手中持著奏本。
“準奏!”
“啟稟陛下,臣與戶部製定出今歲全國財政預算,現已由內閣初步審定,請陛下定奪!”
“嗯。”
緩了緩,崇禎望向百官。
畢自嚴提出一個新名詞,他得表達點心中所想。
“諸位愛卿,有誰知道財政預算乃何物嗎?”
大多數官員將頭微微低下,顯然對這新概念還不太了解。
有的大致能猜出意思,卻又害怕答錯惹得天子不快,乾脆閉口不提。
內閣和戶部經辦官員自然清楚,但明顯皇帝並不是問他們,大家都沒有吭聲。
十餘息功夫後,崇禎再度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