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北口邊牆外。
一個明初被叫作開平衛的地方。
這兒離古北口三百餘裡,距京師四百裡,再往北幾十裡,就不是明軍控製範圍了。
草原上行軍帳篷延綿數裡,西北風吹得旌旗呼呼作響。
偌大的點將台上,王業浩一身戎裝,默默注視著下邊英姿颯爽的禁軍兒郎。
“黃司令、尤副司令!”
“屬下在!”
“二位軍長!”
“末將在!”
“兒郎們!”
“山河為誓,血鑄長城!刀鋒所向,日月同昭!”
“......”
震耳欲聾的吼聲響徹空曠草原,聽著就讓人熱血澎湃。
第一軍和第二軍各一萬將士牽著戰馬整齊列隊,個個臉上精神抖擻。
周邊還圍著留守此處的數千禁軍,全都跟著振臂高呼。
就連額哲手下那萬把人,雖聽不懂明軍在吼什麼,卻仍被這種強悍士氣所感染。
“上酒!”
“得令!”
兵卒端來兩壇燒酒,台上台下一通滿上。
王業浩端起酒碗,再次掃視全場一圈。
“喝了這碗壯行酒,本督等著你們大殺四方,揚我大明國威!”
“殺!殺!殺!”
“乾!”
“乾!”
把總以上軍官,連同都督府各級武官一飲而儘。
兩個軍身居邊牆外草原,做不到人人一碗出行酒,卻並不影響豪情萬丈。
在苦寒之地度過整個冬天,昨晚才享用端午大會餐,該他們活動活動筋骨了。
“向軍旗,敬禮!”
“嘩”的一聲,兩萬餘人齊刷刷向鮮豔的軍旗行禮。
旗幟在風中不斷飄揚,那是大明兒郎用熱血鑄就!
“上馬!”
全場一陣躁動,黃得功、尤世威、劉肇基、虎大威,連同兩萬將士跨上戰馬。
“兒郎們,出發!”
一聲令下之後,戰鼓聲驟起,瞬間響遍整個原野。
兩萬人緩緩分成兩隊,伴隨著馬蹄與金屬碰撞聲,一隊向北一隊向東。
額哲派出的人馬緊跟其後,這一回他們將與明軍並肩作戰。
明軍隻管向前猛衝,額哲部負責膳後,說白點就是撿漏,這是大明天子賜於他們的厚禮。
漸漸地,人馬越離越遠,北方野戰軍將士踏上了新征程。
直到消失不見,王業浩才邁著步子走下點將台。
他知道,這一仗僅動用都督府三成力量,意義卻非同一般。
六天前接到軍機處指令,獲知了朝廷戰略意圖,王業浩一下子摩拳擦掌。
隨即積極調運戰備物資,製定出相應作戰計劃,將散落在外就近兵馬收攏,於豐寧城以北六十裡目送將士出征。
劉肇基、虎大威兩位軍長親自出戰,黃得功、尤世威兩個司令各領一支驍勇。
皇帝重視此役,北方野戰軍上上下下一點都不敢怠慢。
頂著第一軍、第二軍兩個排在最前麵的番號,戰力絕不可落後於他。
為此依據現狀與作戰需要,將主要將領派了大半出去,火銃兵和騎兵各占一半。
草原作戰適合排隊槍斃,同樣適合騎兵廝殺,在熱兵器未滿員的情況下,這便乃最佳配置。
同時為確保禁軍遊刃有餘,天子命額哲部派出萬餘人,跟著明軍打打雜。
額哲早都對以前服從老爹,後來又投向建奴的小部落不滿了,降服其它部落統一整個草原也是林丹汗遺願。
所以當額哲收到明皇旨意,隨即派出布日固德與巴克圖,分彆領兵跟隨黃得功和尤世威。
......
“快快快!”
海河入海口,一隊隊第三軍兒郎趁著夜色,急匆匆牽著戰馬登上大明水師艦船。
連日來第三軍兩萬餘將士有的大張旗鼓與周王部從一道登船,有的則打扮成平民。
而那些戰馬,則分批次利用晚間轉移到天津船廠,於入海口直接登水師戰艦。
民間傳聞周王這次出去有大海船超過百艘,單買船和招募船工就花費百餘萬。
開封周王本身就極富,這一點非常合理。
而實際上呢,崇禎隻準他將原王府衛隊擴充至兩千人,至於百姓、工匠倒給了一萬名額。
不過實際登船的出海人員並不多,得優先滿足大明官軍。
黃蜚和沈世魁部有五六百艘大小戰船,卻做不到一邊防守一邊抽船大規模運輸,朱大典三萬多人都得運呢。
為此山東三個王爺連同周王,所有船隻予以秘密征調,待第三軍和山東軍抵達皮島,才是他們正式出海之時。
對他們而言船工得到錘煉,多等一二十天也沒啥,就當為大明做兩百多年來的首次貢獻。
而官軍出海後消息被逐步泄露也無所謂了,那時鴨綠江和朝鮮腹地已經兵戈相見。
“周將軍、小侯爺,後會有期!”
“李指揮使,後會有期!”
李若鏈與周遇吉、劉文炳相互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