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侯!”
“臣在!”
“說說你的下步計劃。”
“臣遵旨!”
正了正身形,盧象升開口:
“啟稟陛下,第六軍新兵訓練已近三個月,臣擬四日後親率所部開拔天津,六月初十前全麵舉兵金州!”
“甚好,糧草籌備如何?”
“稟陛下,製造局可再供孟侯二型燧發槍一萬支,各型佛郎機五百門。
新式十八至二十四磅紅夷炮三十六門,熱氣球六頂!
臣已命人將夷炮運往天津,待第六軍到達便可裝船海運。”
兵部侍郎王家彥拱手道。
現吳甡接任兵部尚書,但回朝時日尚短,後勤軍備都是由王家彥具體操持。
“如此第六軍火銃配備將超過半數?”
“正是!”
“天津方麵呢?”
“稟陛下,李指揮使傳回消息,前期糧草輜重已籌備完善,鄭芝龍屬下甘輝部已全麵接管天津至山東海防。
第六軍主要乘坐甘輝部海船登陸金州,水師黃蜚部、沈世魁部亦將派出部分船隻,可分兩個批次抵達彼岸!”
張同敞隨即稟報。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朕要在奴酋於大淩河城進退兩難之時,再給他致命一擊,中原侯全權掌握火候,朕就不管了!”
“臣絕不辜負吾皇期許!”
盧象升眼神堅定,回朝三個多月了,這是他封侯拜將後親臨前線的第一仗。
這次跟以往中原剿賊不同,指揮那麼多兵卒還是水陸並舉,他必須乾出成績。
“孫先生!”
“臣在!”
“此役就此落實,宣布一下兵部相關事宜吧。”
“臣遵旨!”
從懷中取出一份文書,孫承宗朗聲道:
“經內閣與軍機處合議,報陛下禦批,軍機處擴大成軍機委員會,簡稱大明軍委。
設主席一名,副主席五名,下設不超過三十名軍機委員。
各都督府與錦衣衛僉事以上主官、大明水師正副總兵、兵部侍郎級以上、北方野戰軍正副司令、禦馬監掌印皆擔任委員。
即日起撤銷兵部,正式歸入軍機委員會!”
頓了頓,孫承宗繼續道:
“陛下親任軍機處主席,原四名軍機大臣、錦衣衛指揮使任副主席!
軍機處下設五部,為總讚畫部、總訓導部、總後勤裝備部、總督察部、辦公廳五個衙門。
北征、東征、江南、南征四大都督府、大明水師、行省軍區均按五部設立下屬機構!”
接著,孫承宗對各衙門職能予以詳細闡述。
還公布了各部主官名字,部門稱部長,辦公廳稱作主任。
臣子們認真聽著,當中大部分人也參與過籌備策劃,對所述並不感到陌生。
按此次革新的兵事組織框架,已無限接近於幾百年後新華夏成立之初相應機構。
崇禎做不到完全參照21世紀華夏模式,那樣也不完全符合當下國情。
這僅為第一步改革,暫未對陸軍、水師設立出兵種衙門,以後還得不斷優化。
如今大明軍事人才濟濟,卻也參差不齊,很多人還未發展成頂尖人物,為此部分副主席還得身兼部門長官。
盧象升任總讚畫部部長,相當於總參謀長;李邦華領銜總督察部,等同紀委書記。
至於其餘各部,吳甡任總後勤裝備部部長,方正化負責總訓導部,王家彥任辦公廳主任。
侯恂和範景文目前在經營地方,職位都給他們留著,二人一個遼東一個南方,體現出天子對兩地的重視程度。
按此次改製禦馬監也不存在了,兵符印信歸軍機處,崇禎兼著主席,緊握著大明軍權。
軍機成員裡老中青各個年齡段皆有,通過一些年頭培養曆練,不可能出現青黃不接。
三十年內邁向君主立憲,算是向前跨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