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了頓,崇禎再度開口:
“朕以前說過臣子可以出海開疆擴土,然並未提及封王等細節方略。
按朕之構想,若臣子打下一片天地,可留於當地冊封為王,如若選擇回大明,則不予冊封。
也就是說大明可以有朱姓王和異姓王,但必須在海外就藩,先生歸隱也理應去海外。
朕讓你孫家子弟提前去巴達維亞,就是給先生早早締造出落腳之地。
普天之下若非王土,率土之濱若非王臣,隻要藩地欣欣向榮,幾代人下來,何愁不是故鄉!”
“陛下,臣......臣感激涕零!”
孫承宗幾乎哽噎,他知道這番話的份量。
老孫家的根在高陽,常言道落葉歸根,故鄉才是歸宿。
然而常言也道,樹挪死人挪活,這張大餅史無前例,皇帝是要他去開曆史先河啊。
天子的野心極大,有時候他都在想,到時候跟著打天下這一批功臣良將怎麼辦?
都走封侯拜相的曆史老路嗎?那樣終究還不是陷入怪圈,曆朝功臣有幾個能得善終?
“先生無需多慮,你得好好勉勵他們兩叔侄,孫家萬代基業,就靠二人去創造了!
朕會在《宗藩法》中載明,即便國內出現大事,哪怕改朝換代,藩王與異姓王均不得回朝,務必守好異域海疆!”
“臣多謝陛下,臣謹記!”
孫承宗豁然開朗,看來天子早都想到了這一層。
真正解決掉功臣後顧之憂,杜絕飛鳥儘、良弓藏,兔死狐悲的曆史心酸。
他的做法與秦始皇驚人一致,隻為廣撒漢家文化,實現帝王終極目標—天下大同!
“愛卿請起!”
“謝陛下!”
“好了,回去給盧象升和侯恂下軍令吧。”
“臣遵旨,臣告退!”
看著孫承宗離去的背影,崇禎側身望向牆上掛著那張輿圖。
功臣良將還得靠一次次戰事與變革誕生呢,讓孫家先去,算是撕開一條臣子出海的口子。
等到國內流寇平定,將來收複遼東,可以一步步放開了。
......
天津造船廠。
這裡成了盧象升臨時辦公地點。
剛剛接到孫承宗公文,獲知錦州最新動向,尋思一番,盧象升立即召來武將議事。
“諸位,盧某方才接到孫閣老傳信,侯總督於錦州城外夜襲奴酋大營,建奴死傷不下兩千,奴酋恐怕被嚇得不輕啊。”
“哈哈哈......”
一眾武將喜笑顏開,有的還笑出聲來。
那黃台吉隻聞其名不見其人,七年前圍困京師連他的毛都沒有摸著,大明還損兵折將那麼多,簡直奇恥大辱。
如今營地被襲,其象征意義非同小可,總算小小出了一口鳥氣,實在可喜可賀。
“盧某判斷奴酋或許已經進入大淩河城,如此盧某擬提前一日渡海!
時間定在三日後即六月初九日,沈副總兵、甘副總兵何在!”
“末將在!”
“你二部務必確保船隻調度有方,以萬船齊發之勢給予建奴雷霆一擊,沈部水師陸戰隊與第六軍前鋒同步出擊!”
“末將領命!”
“李重鎮、楊國柱、盧向晉!”
“末將在!”
“加快出兵部署與登陸訓練,不得出任何差池!”
“末將領命!”
“李指揮使!”
“下官在!”
“即刻以東征都督府名義向侯督憲、黃蜚、朱大典、周遇吉、黃得功、尤世威諸部傳令,告知我第六軍出發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