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這位穿草鞋的同學,你來回答!”
看了看,崇禎指向最前排一個八九歲的孩子。
“小子多謝陛下!”
小屁孩虎頭虎腦卻也彬彬有禮,跨出一步向天子行軍禮。
動作顯得稚嫩卻煞有介事,引得人們忍俊不禁。
“啟稟陛下,小子長大後想當兵殺敵,像村裡的吳英傑哥哥一樣保家衛國!”
“哦?”
初生牛犢不怕虎,崇禎一愣,問道:
“戰場上刀槍無眼,你難道不怕死嗎?”
“若以小子身死換來大明無礙,小子雖死猶榮!”
“好一句雖死猶榮!”
人小鬼大管他是不是大放厥詞,至少勇氣可嘉,幾句話讓崇禎觸動不已。
自去年起吳家的故事早已傳遍官地,社學先生有向學生閱讀新聞報紙的職責,這便是愛國主義起作用了啊。
“朕問你,你今年幾歲?姓甚名誰?”
“回陛下,小子今年八歲,先生給小子起名張衛國!”
“哈哈哈,朕記住你了,官地管事明日會給你送一雙布鞋來,如此練武更為方便!
切記當下一定專心讀書,但願你人如其名,朕等著你長大後建功立業!”
“多謝陛下,小子謹記!”
“甚好!”
天子與小孩間的對話令無數臣子汗顏,這娃一看就家境貧困,於君王麵前卻一點不怯場。
在他身上仿佛看到自己過去的影子,今後必定前途大好,小小年紀雄心不淺啊。
不過與他們當中有些人當年的區彆在於,人家沒說什麼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之後再虛無縹緲的所謂救國救民。
一介孩童敢用生命去實踐,跟人家比起來,過去的他們簡直無地自容。
“你來......”
崇禎接著又問了三個男生。
一男娃說想當宋侍郎那樣的科學家,讓鄉親們世世代代有飽飯吃,永遠不會餓肚子。
一個說想做木匠,讓百姓有大房子住,不再身陷茅草屋。
另一男娃說想當鞋匠,製作出保溫防滑的靴子,大明人冬雨天走路可遊刃有餘。
崇禎認真聽他們回答,夢想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全都耐心勉勵一番。
這些娃有幸與皇帝對話,還得到指點與鼓勵,必將在他們幼小心靈中留下深深印記。
“那位女同學,你來說一說!”
崇禎指向後排離朱媺娖不遠的一位高個子女生,那女生有些眼熟,就是不大想得起了。
他提倡男女平等,男生問了自然得問問女生。
“陛下,民女長大後想做女先生教書育人,或是像當今皇後和懿安皇後那般,興辦報紙為大明做實事,替陛下分憂!”
穿過隊伍來到最前麵,女生同樣毫不怯場,卻臉頰微紅。
這個回答引起崇禎濃厚興趣,可看出女兒身下藏有一顆向往女權的決心。
“哦?你再說具體一點!”
“是!”
再次微低一下身形,女生說道:
“回陛下,自古以來女子被冠以無才便是德,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多數至死都沒有名字!
若非陛下重振官地社學,讓民女有幸於去年讀書,恐怕已嫁為人妻重走前輩老路!
陛下賜名予民女,有再造之恩,社學讓民女開拓眼界,方得知世間之大事!
為大明昌盛而讀書,天下興亡關乎男女老幼,世人皆有為大明儘力之責!”
“甚好!大妙!誰說女子不如男!此番豪言可謂我大明優秀女子,你抬起頭來!”
“是!”
微微行了個萬福,女生緩緩抬頭。
“你是吳紫秋!”
“回陛下,正是!”
怪不得看起來有些眼熟,要不是提到賜名,還真給忘了。
去年那個灰頭土臉麵黃肌瘦的少女消失不見,一身乾乾淨淨恢複了本該的豆蔻之姿。
十四歲多的年紀眼界比很多大人都要長遠,跟他哥一樣,是個可造之才啊。
“哈哈哈......”
崇禎笑了,側身望了望朝堂大員們,又看了看台下的臣子百姓,說道:
“這便是吳英傑胞妹,去年二月朕首次駕臨西苑,於吳家歇息一晚,順便給兩兄妹賜名,一切都是冥冥中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