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的北方寒風凜冽。
許久未降水的京畿地區也下起了大雪,到處銀裝素裹。
旱情得到一定緩解,用民間的話來說,天子仁德感動上天,瑞雪兆豐年,明年春耕有望了。
而通往京師的各條官道中,人流裡不少學子正冒著漫天飛雪竭力趕路。
從全國各地早些抵達京師的學子們,安頓好後四處拜訪朝堂官員和聯係同鄉,各客棧酒樓的生意比以往更為火爆。
大明春闈每三年一次,北方又極其寒冷,離得遠的一般都需在冬至前到達,接著再住上幾個月,待春暖花開之時向功成名就發起衝刺,去實現人生坦途。
今年場景與以往不同,人數多出數倍。
過去都是舉人方有資格入京會試,皇帝早已下詔放寬到所有讀書人及百業精英,還劃分出那麼多科目,錄取人數翻倍若乾。
在轉不過彎的人看來,明年進士含金量將大打折扣。
而在崇禎包括有識之士眼裡,這才叫廣招賢才,那批人將成為大明不可多得的源動力!
北方寒意陣陣。
數千裡外的南洋卻猶如初夏,溫潤且潮濕。
呂宋島南端的諸葛城周邊,正大興土木熱火朝天。
“稟殿下,蘇紀善一行回來了!”
王府長史王兆熊快步進入帳中,朱聿鍵不禁眼前一亮:
“甚妙!速叫人去給孤帶來,一並把王府主要屬官都喚來!”
“是!”
離海岸三裡外一處大帳中,朱聿鍵麵露喜色,不由起身踱步摩拳擦掌。
這是他派出去勘察地形的第三批人,此人回來了,那方圓幾百裡地域也就了然於胸了。
這大島山高林密珍奇異獸到處都是,土地肥得流油,光密林裡那些枯枝爛葉形成的土壤,便是絕佳天然肥料。
當地土著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種,吃得都比大明百姓還飽,憑他帶來這五六千人的勤勞與智慧,必定大有可為!
“好啊,好啊!”
朱聿鍵喃喃自語,突地停住腳步側身:
“王長史!”
“臣在!”
“你說,那北麵會不會和東麵一樣啊?”
“殿下,這.......這......”
問了等於沒問,他王兆熊也不知道啊。
“殿下,稍後向蘇紀善一問便知,臣愚鈍,殿下莫急。”
來到呂宋後,唐王總處於興奮狀態,還親自去鑽了幾天密林,增長不少見識。
對當地所有事物無比癡迷,連聖賢書都不願多看一眼了。
“對對對,莫急,莫急,稍後便知......”
朱聿鍵難掩喜悅,乾脆大步走到帳門口等待。
不遠處士兵和工匠們揮汗如雨,為城池建設不遺餘力。
如今修築諸葛城已展開一個多月了,離海較近的密林被砍伐出一大片,上好木料用來建房建城,不好的直接當柴火。
這兒木材管夠要多少有多少,一點都用不著節約,不像在大明那樣,到處山頭被砍得光禿禿。
華夏幾千年來柴米油鹽醬醋茶,柴火一直都排在首位。
現在樹木砍了,肥沃土地也就漸漸露了出來,朱聿鍵心情大好。
想想今年六月起,與襄王、荊王、吉王等南方藩王到鬆江府集合,再次準備一番後出海,接著於台灣補給休整,八月底到達這近乎荒蠻的港灣。
在鬆江時聽說他們是出海的第一批,那些在天津港、山東等地集合的藩王,還需要配合遼東戰事用船,會晚些出發。
這馬上就到冬月了,也不知大明戰事怎樣,朱聿鍵雖身在海外,卻時刻關注著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