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闈結束了。
崇禎如願以償見到了前世知曉的曆史名人,不認識的那六千多進士、學士也沒關係,但凡往後乾出成績,遲早都會認識。
這批丁醜科全都將集中培訓三個月,接受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植入與天子同步的超前理念,之後放在最適合的位置。
崇禎於太極殿勉勵一番各科前二十,給他們打了很多氣,描述了不同於這個時代的美好願景,聽得精英們熱血沸騰。
......
春闈忙過了,接著另一件大事關乎大明走向。
三月初十,首屆明鏡台會議於大明會堂召開。
參會人數超過600人,除了京師入選的大員外,還有部分布政使司及直屬府高官,府縣官員、以及推選出來的知名人士、行業翹楚。
這屆會議籌備許久,涉及問題方方麵麵,若非事關重大,說不定崇禎已經拍屁股出去浪了。
“臣等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莊嚴的軍樂聲中,崇禎身著嶄新龍袍,出現於會堂主席台。
能參加這次會議的哪怕曾經一介布衣,入選明鏡台代表便自動享受正三品禮遇規格,不存在鄉間草民一說了。
“眾卿免禮,賜坐!”
“謝陛下!”
每個代表桌上都放著幾份厚薄不一的文書,某某布政司或直屬府的座牌放於第一排,還給每人配上一壺茶,充分體現人性化。
“諸位!”
錢龍錫走向發言席,擔任會議主持。
台上桌子有些特彆,一銅皮物體矗於上方,人站上去剛好正對口子,無限接近後世擴音筒。
區彆的地方在於非電子產品,樣子也有些許差異,乃科學院多次改良而成,在全場安靜狀態下隻要發言者敞開嗓門,能基本滿足聽眾所需。
“本官擔任會議司儀,按明鏡台會議流程,本次會議共計召開十五天,本官宣布,大明明鏡台今日正式成立!”
“嘩啦啦......”
全場響起熱烈掌聲,擁有官身的人心潮起伏,這可比過去禦史言官們瞎逼逼正規多了。
以往不少人認為,天子喜歡以自我為中心拒絕諫言,礙於他的文治武功不敢多說。
自朝廷下發文書,朝廷擬成立明鏡台並公布相應職能起,眾人才明白天子不但會讓大家說,還要拉更多人參與。
尤其是讓每個人都準備提案供朝廷參考,這才叫真正的虛心納諫,勝過任何曆代明君。
而來自民間的群體呢,則更顯興奮異常。
從一介草民到參加如此高規格會議,竟然有向朝廷獻計獻策的資格與機會,天子還親臨現場,這可是從未想象過的殊榮啊。
“全體起立,奏國歌!”
廳堂一角軍樂隊奏響交響樂,曲調激情且澎湃。
以傳統樂器形成的旋律,一點都不亞於後世西洋樂器,相反還多出不少特殊韻味。
真得感謝後世偉大的聶姓和田姓音樂家,旋律不需任何調整,作詞稍作改動即可。
崇禎大聲吟唱起來,軍中人士及熟悉此歌的人無不跟著吟唱,凡參會者深受感染。
這首歌崇禎把她起名為《大明凱歌》,一並寫進了憲法。
此歌過去僅在軍中使用,即日起將用於若乾場合,未來普及到人人會唱,勢必凝聚成大明一股特有的家國情懷。
“坐下!”
稍作停頓,錢龍錫聲如洪鐘。
通過大明版擴音器放大,每一個區域都能聽到所述內容,會議效率大大提高。
“稍後由太傅、內閣首輔孫承宗作朝廷工作報告,頒布大明百年規劃及第一個五年計劃,其內容均在諸位所持冊子中。
明日起以各布政使司、直屬府為單位分開討論,並收集各代表向朝廷之建言,大會將形成紀要供各位代表深入探討!
最後兩日進入人事及擬定事項投票環節,下麵有請孫太傅上台發言!”
又是一陣掌聲,司禮人員搬來一副腿腳略高的椅子,大明首輔作起了工作報告。
就如今大明而言,所謂工作報告還顯得超前且新鮮。
崇禎哪管那麼多,隻要長期持續注入,新事物新東西慢慢也就習慣了。
發言中孫承宗回顧近兩年民生、戰事、經濟等各類事宜,以事實和數據同過去進行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