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說是被黃巢掃滅,但實際上,黃巢在長安,殺的隻是世家的嫡脈,而且也沒有說全部殺光。
其中有一部人,在黃巢第一次入長安之前,便跟著皇帝一同跑路了,被殺的隻是來不及跑的人。
不過,黃巢入長安後,確實也捕殺了一大批的世家子弟,而且是滿門誅殺,這讓本就實力不濟的世家,更是雪上加霜。
世家的衰弱,是多方麵的,藩鎮崛起,武人當權的時代,對這些世家而言,才是最為致命的。
在原時空中,世家在經過黃巢,朱溫的殺戮後,上層精英,被屠戮一空,而中下層的世家子弟,又分散各地,再加上連年的混戰廝殺,世家失去了再次崛起的土壤。
但不論怎麼說,在這個時候,世家的實力早已不複曾經的風光,世家的衰弱,不僅僅是從黃巢開始,而是從安史之亂後,逐漸開始的。
世家和大唐,就好比在同一艘船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世家中,自然也是有目光長遠之人,大唐到了如今這個地步,想要再次中興,其可能性,已是微乎其微。
況且天子喜玩樂,權宦田令孜又非治國之大才,一些還有點能量的世家,也開始尋覓具有優勢的勢力,進行提前投靠。
可對這些世家而言,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天下的勢力太多太多了,每個藩鎮的軍頭,看起來都不是簡單易與之輩。
藩鎮中,很多都是從底層廝殺上來的軍頭,這種人,隻相信軍隊,對世家賴以生存的經史子集,那是不屑一顧,再也不像漢末亂世一樣,對詩書傳家的士人,心懷敬重之心。
範學俊開門見山的詢問盧光啟此番來幽州的用意。
盧光啟遲疑了一下,隨即將此次的目的,托盤而出,他此番是來投奔陳從進,並想讓範學俊作為引薦人,讓盧光啟可以直接麵見陳大帥。
或許有人說,範陽盧氏,那是五姓七望之一,想見一見陳從進那還需要範學俊引薦嗎?
但實際上,範陽盧氏的衰弱,比起其他世家而言,要嚴重的多,在前年時,盧氏的當家人,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任兵部尚書的盧攜。
因黃巢攻破潼關,朝廷問罪,盧攜被罷宰相,當夜服毒自儘後,此時的盧氏,竟然找不出一個有分量的人,範陽盧氏,也就頂著一個五姓七望的名頭,內裡早已衰弱。
範學俊聽後,毫不遲疑,當即點頭應允,他並不清楚盧家上麵的情況,但是範陽盧氏的名頭,在範學俊眼裡,份量依舊很足。
盧家雖然衰弱,但是人脈,眼界的底蘊還是有的,對於陳從進,盧攜原來的評語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但是盧攜現在已經死了,陳從進卻還活的好好,反而是削平內亂,屢敗奚胡,契丹,取胡兵為己用,治政,治軍皆有可取之處。
而這也讓陳從進真正意義上,進入這些世家的眼中,不過,正所謂,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蘭陵蕭氏雖不如五姓七望,但人家在陳從進剛成事的時候就投靠過來,如今身為盧龍鎮掌書記之職,算是幽州鎮文臣勢力下的第一人。
盧光啟心中也有些仿徨,不知範陽盧氏的名頭,是否能讓陳從進禮賢下士。
盧家各房還存活的子弟,一部分追隨朝廷,一部分則像盧光啟一般,分散至天下各鎮中,這樣,即便是最壞的情況發生,天下大亂之後,新朝出現,盧家或許還能重新崛起。
而不止是盧氏,崔氏,鄭氏,王氏等家族的子弟,前往幽州,還有一些因為黃巢攻下長安後,無法參加科舉的士子,也前來幽州,試圖尋找門路。
………………
陳從進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變成了香餑餑,他此時正興致勃勃的籌辦宴會,準備宴請阿護孤和耶律撒剌。
說心裡話,陳從進覺得,自己對這兩個手下敗將的貨色,那比對自己還上心,至少陳從進就沒關心過自己家的廚子手藝怎麼樣,做衣服的裁縫技術如何。
對這兩貨,陳從進特意讓李豐跑遍全城,重金聘請高級手藝人,宅子是最好的,侍女都得挑好看的,奴仆最次也得五官端正的。
廚子,裁縫,美酒,佳肴,還有那華麗的馬車,總而言之,衣食住行,什麼都得好。
陳從進就不信了,這日子,難道會比在帳篷裡,聞著外麵馬糞的味道日子差,籠絡上層,控製胡人底層,將胡人中層的人才,納為己用,這樣一對比,眼下花的這點,那隻能算是小錢。
陳從進在和二人接觸中,認為阿護孤此人,耳根子軟,這種人的性子,隻要享受到的好的生活,他很可能會樂不思蜀,當然,這也隻是陳從進的猜測,不過,隻要有成功的機會,那也要去試一試。
而耶律撒剌此人,陳從進有些看不透,此人果決甚於阿護孤,因此,對此人,用富貴籠絡隻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是,要增加對其的牽製能力。
聯姻,留下質子,每年都要入幽州居住半年,多方限製下,才能借可汗的名頭,逐層控製契丹。
唯一的煩惱,就是底下的軍將聽後,都有些牢騷話,王猛還特意跑來,對陳大帥言:“大帥,這耶律撒剌和阿護孤,配住這麼好的宅子嗎?契丹人爛泥一般的玩意,一戰咱們就砍了數萬顆腦袋,大帥用的著這麼禮遇嗎?”
陳從進聽後,不怒反喜,有問題就提,當麵說,總比放在心底強,因此,陳從進極為有耐心的和王猛解釋了一通,籠絡阿護孤和耶律撒剌的用意。
但是王猛聽到後麵,陳大帥前麵說的話,就忘的差不多,王猛的意見,翻來覆去就一個核心點,這幫廢物,不配住這麼好的宅子,不配吃這麼好,更不配喝這麼好的酒。
氣得陳從進把王猛趕出去,並嚴令其去武學堂進修三個月,若是缺席一天,則增加進修十天。
喜歡唐末從軍行請大家收藏:()唐末從軍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