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每一個瞬間,都是由人而做出的選擇,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曆史的走向也就不同。
陳從進崛起於幽州,他雖然沒和朱溫接觸過,但是他改變了李克用的結局,那麼李克用和朱溫的相處,他們的選擇也就有很大的不同。
在這一時刻,朱溫和李克用對自己的前途,都是十分迷茫,朱溫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宣武鎮中站住手腳,而李克用也不知道自己處於大同河東的包圍下,又該如何破局。
不提二人,在原曆史中的成就如何,在這一刻,相信二人的結拜是真誠的,若是與李克用和朱溫此時的處境而言,陳從進無論是從實力,還是從處境來說,他已經好的太多太多了。
魔幻的現實,想來二人在此刻,是怎麼也不會想到,在原來的曆史中,二人竟會是生死仇敵。
在結拜之後,二人各奔東西,朱溫帶著七百餘甲士,奔赴宣武,而李克用則帶著四千騎兵,北上雁門。
而在幽州,陳從進依然穩坐釣魚台,手握重兵,按兵不動。
武學堂從乾符四年,三月底開始創辦,到中和三年時,已經創辦了五年,第一批的學子已經可以畢業出師了。
第二批是兩年後,而在兩年後,則每一年都會有一批學子畢業,充入軍中。
這個時代,武人的地位,待遇是很高的,因此,並不是說從武學堂中一畢業出來就能直接升任軍官,這樣子,對普通的軍卒而言,反而會引發敵視。
所以,這些學子的第一步,便是充入各軍之中,從底層開始,先熟悉軍中的生活,當然,這並不是說學堂出來的學子,起步和普通的武夫一樣。
這些人都是有詳細記錄在冊,隻要有功績,其升遷的速度,要比他人快的多,畢竟,這些學子算是陳從進的門生。
學費是有的,但是學費是陳大帥替這些學子交的,吃飯,衣服,所有的一切,陳大帥都替這些學子交了。
俗話說,法不可輕傳,孔子教學,也得收點學費,證明這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所以,武學堂的學費,衣服,吃食都不是免費的。
但是,陳大帥體諒有的學子,家境困難,因此,每月由陳從進自掏腰包,予以補貼。
對陳從進來說,錢就是拿來花的,這麼多批學子,這裡頭肯定能出一些人才,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問題就是陳從進具體也看不出來這些少年裡麵,誰是真正的人才。
所以,那就擴大規模,讓現實直接進行篩選,能活下來,且升到高位的,那肯定就是人才。
這一批的畢業生中,從十二三歲入學的還有四十七人,這些人皆是普通子弟,或是軍中孤兒,或是窮苦百姓出身。
而另有七十一人,則是在武學堂成立後,由軍中部將,以及一些官員的子弟組成。
其實在陳從進決定要讓學子從底層乾起的時候,劉世全還有些不滿意,特意跑來詢問陳從進,言:“學子入學五載,所學非淺,然今竟從卒伍始,豈不枉費歲月,屈抑其才。”
陳從進笑而回道:“劉將軍,你我皆是在軍中,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為將者,立身於軍中,並非是靠空言,或是蒙蔭而起。
想在軍中立足,必以實績服眾,今令諸生自基層起,親曆行伍之苦,親立尺寸之功,則上下目睹其能,心方信服,日後晉升,自無異議。”
說到這,劉世全依然不太甘心,陳從進自然知道,他是替自己家的子侄叫屈,可以想象到,劉世全肯定是以為入了武學堂後,學出出來,那就是前程似錦,升官升的飛速。
這時,陳從進特意拍了拍了劉世全的肩膀,笑道:“諸學子,曆經五年磨礪,技藝嫻熟,行軍韜略早已爛熟於心,若果有真才,何愁無出頭之日?
讓他們從底層乾起,也是試金石,寶劍雖利,也需時常磨礪,若驟居高位,無寸功可恃,縱有技藝,才識,人亦輕之,怨言必生,正所謂,棟梁之材,終不會久沉於下。”
麵對陳從進的勸說,劉世全想了想,也覺得大帥所言,頗有道理,因此,信服而去。
而在學成這一天,陳從進特意搞了個畢業典禮,對著底下總數一百二十一個學子,發表講話。
麵對底下一眾仍帶著些許稚氣的少年,陳從進高聲道:“爾等皆本帥之兒郎,如今學成,本帥心中甚慰。
五載寒暑,爾等當記此日,少年郎,胸中當有大誌,何為大誌?百姓安居樂業,四海太平,萬邦來朝,重複天朝之榮光,這!才是少年郎的大誌,而非沉迷於銅臭阿堵之物。
明日,爾等便要入營中,軍旅之事,於學堂中多有不同,對軍中老卒,要抱以虛心求教的態度。
若不經行伍之勞,不曆戰陣之險,何以知士卒之苦?何以建不世之功?爾等既懷才學,當知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功在實處,威自下生。
望爾等,拋卻驕氣,收斂鋒芒,與同袍同甘苦,共進退,本帥相信,待來日爾等必將揚名天下!”
在講完以後,陳從進走下高台,笑語盈盈的看著每個少年,一個個,或拍著肩膀,或拉著手,口中激勵的話,不停的往外冒。
聽的一眾少年,激動的臉都紅潤了,陳從進耳邊那,“為大帥效死……”之類的話,不絕於耳。
這些少年,從十二三歲入學,學到現在,槍,箭,騎,刀,樣樣皆會,隻是大部分人都隻是在某一個技藝中比較擅長,武藝在入軍中後,還是要繼續錘煉。
冷兵器時代,對於武藝,是需要時間的積累,若是有家傳的教育,那自然進步的會更快。
所以,有甲,技藝嫻熟的武夫,和未經訓練,且無甲農夫組成的軍隊,那之間的差距,是雲泥之彆。
洋洋灑灑的一通話,說的這些少年郎心中激蕩不已,年輕人可不像老油條,心中仍存著沙場揚威,建功立業的野望。
陳從進希望這些年輕人,將會改變這個時代的風氣,改變以下克上,改變隻知道搶掠錢帛的惡劣風氣。
喜歡唐末從軍行請大家收藏:()唐末從軍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