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三年,對大唐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年份,這一年,大唐收複了長安,仿佛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東南諸道,原本停運的錢糧,也紛紛開始啟運,大唐的名頭,不僅是在蕃部胡人中管用,在東南,依然是塊金字招牌。
但是大唐這塊招牌,在彆的地方就不太管用了,中原混戰,黃巢以十五萬義軍,圍攻陳州。
黃巢用龐大的兵力,向世人證明,他就是離了長安,他還是大齊天子,又豈是一些藩鎮就可以隨意揉捏的。
中原基本上都停止了錢糧轉運,北部藩鎮中,除了河東,河中等鎮,還按著慣例,向朝廷繳納賦稅外,其餘諸鎮,基本上都停了。
比如天德軍,夏綏定難軍,給朝廷的上供,就給了些皮毛,牛羊,可以說是聊勝於無。
至於河朔三鎮,更是不用多說,一毛錢也沒給,陳從進現在也死了讓朝廷還錢的心。
他隻能安慰自己,自己欠田令孜的錢,和朝廷欠自己的錢,直接抵掉算了,如此一來,也算自己沒耍賴皮,無債一身輕了。
嫡長子陳韜已經五歲了,陳從進覺得,自己應該給他尋一個合適的娃娃親。
對於親家,陳從進早就定好是和武人結親,遍觀諸將,陳從進思考再三,選了郭崇景的幼女。
郭崇景雖無軍權,但是都軍正使一職,也是位高權重,且在軍中多有威望,陳從進與郭崇景二人又是多年的老夥計,親上加親,既對長子穩固地位有幫助,對陳從進也是有益處的。
聽聞陳從進要以嫡長子娶自己的幼女,郭崇景十分高興,特意要求陳大帥舉辦定親宴,軍中諸將,藩府官吏悉數到場。
子女結親,也是穩固統治的一種手段,而這個法子,從古至今,都是一個好辦法。
………………
陳從進在幽州,軍政事務是很多,但也不是無時無刻都有,因此,他還能挑出些時間,去武學堂逛逛。
當然,這也是現在大同那邊,李克用和赫連鐸的消息還沒傳回來的緣故。
都軍正使郭崇景密報,言武學堂出來的學子,大部分都是極為優秀的,很多人都被擢升為伍長,夥長,夥副等底層軍官。
這其中當然也有武學堂的學子,是受陳大帥重視的緣故,但是,這些人的能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每日吃飽,穿暖,不用勞作,全身心投入在兵書,武藝之中,連續五年的培養,那自然是比普通武夫要更優秀。
陳從進見第一炮就打響了,而且看起來效果很不錯,因此,對於武學堂之事,也就更加上心了。
“耶律阿保億,你看起來又壯實了些。”陳從進看著身邊的少年,笑著說道。
“回大王,教諭替我起了個漢名,叫劉億。”少年阿保億大聲的說道。
陳從進聽後,愣了一下,漢文化的同化能力這麼強嗎?這才一年多的時間,就把一個可能是後來遼國太祖給變成這樣了。
陳從進都有些懷疑,這個人究竟是不是後來的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不一會,陳從進緩過神來,笑道:“好好好,學堂畢業後,就在姑父的帳下為將,可好啊?”
“好啊!”
“那你不想回契丹當個可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