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的粗俗,再次出乎陳大帥的預料,什麼叫勒索,把陳大帥的身價直接和綁匪畫上等號了。
不過,王猛的話,也給陳從進提了個醒,這次打渤海,自己該尋個什麼借口呢?
要是硬給渤海國安個不服王化的名頭,人家肯定是不服氣的,自己人也不太信,畢竟渤海國儒家文化搞的是風風火火,海東盛國的名頭就是這麼來的。
要說渤海國對天子不敬,那渤海國這些年,是年年進貢,禮數有加,這個借口,也站不住腳啊。
就是像小鬼子一樣說士兵丟了,這盧龍鎮和渤海國隔的這麼遠,這話陳從進自己都說不出口。
想了一路上,陳大帥也沒想出什麼合理的勒索借口,於是,在紮營後,陳從進特意把李旋化,趙克武,王猛,以及阿護孤,耶律撒剌五人叫到一起,開了個小會,商議一下,該怎麼找借口。
………………
帳內燭火搖曳。
六人圍坐在案前,聽完陳大帥的疑慮,眾人神情飛揚,半點思索的樣子都沒有。
顯然,光看這些人的臉色,就知道這幾人壓根就沒想過這個問題。
果不其然,陳從進的話剛落下,王猛粗眉一擰,大聲道:“管他娘的什麼借口,咱們數萬鐵騎的刀就是道理!渤海國肥得流油,又不能打,他憑什麼有這麼多錢,打他就是應該的!”
趙克武這時接過話頭:“王將軍這話糙,理卻不糙,不過,也不能什麼借口都不找,就說他們私通……私通黃巢,對,就說渤海國暗藏反骨。”
這兩人的話,簡直把陳大帥都給聽懵了,什麼叫做有錢不能打就是原罪,還有這個趙克武,這理由找的,陳從進可從沒想到,能把渤海國和黃巢牽扯到一起。
阿護孤摸著下巴,也插嘴道:“兩位將軍說得都很在理,大王的煩惱,根本就不是煩惱。
借口有的事,隨便找個由頭就行,不必太較真,實在不行,就說他們貢品裡摻了沙子,咱來討個說法,真打起來,誰還管當初為什麼出的兵?”
耶律撒剌還算是有點頭腦,他給陳從進的建議,還有那麼點可操作性。耶律撒剌的建議是,派幾個斥候,在邊境鬨點事,然後直接拿這個當借口。
不過,這個建議,也是屬於在矮個子裡麵挑高個,屬實也不咋滴。
陳從進聽著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反正大家的意思,就是管他的,直接衝進渤海國,殺到渤海國的上京龍泉府,到時候城下之盟一簽,刀架在脖子上,就不信渤海國主敢說個不字。
聊到後麵,一場會議的主題都不知道歪到哪去了,王猛起了個頭,說要勒索渤海國多少錢?
趙克武因為說要二十萬貫,結果被王猛罵成小家子氣,一點都沒有大氣魄。
眾人詢問王猛要多少錢糧才算是有大氣魄,王猛一抬手,表示錢帛最少要五十萬貫,聽的幾人嘴巴都張大了。
陳從進聽的煩不勝煩,直接出言道:“五十萬貫就大氣魄了嗎?渤海國年收六七十萬貫,太平了一百來年,串錢的繩子都快爛了,要什麼五十萬貫,要就要一百萬貫!”
此言一出,眾人目瞪口呆,好一會,王猛才低聲道:“大王,這個數量,是不是太多了些,要怕就是把渤海國都抓起來榨油,都榨不出這麼多錢來。”
陳從進懶的和這幾人再商議了,出的主意,一個比一個餿。
散會之後,陳從進又把楊建找來,聽聽他的建議。
楊建沉吟片刻後,躬身一禮,低聲道:“大王,出兵攻伐,若無罪而伐之,便是大勝,渤海國必然是心有不服,若論師出有名,當循名正言順四字。”
“本王也知道,師出有名,自然是最好的,但現在本王就是找不到這個名在哪。”
楊建思索片刻,靈機一動,說道:“大王,屬下有一拙策。”
“快說。”
“渤海乃國朝之附庸,今巢賊雖平,然餘眾尚存,且秦宗權仍在中原,侵攻四方,此時正可攜大軍壓境,遣使令渤海國出錢糧,以供軍需。
若其服軟,則可步步緊逼,索要質子,再派遣官吏,插手渤海國政事,若其抗辯,則坐實其目無君父,心懷不軌,我軍便可以討逆之名,長驅直入。”
陳從進聽罷,當即采納了楊建的策略,雖然也是生硬了些,但比起耶律撒剌來說,還是要好上幾分,至於王猛等人,他們的建議,陳從進都不想吐槽了。
而對於出使之人,楊建毛遂自薦,陳從進擔憂出使之安危。
楊建則言:“大王大軍在側,屬下性命,萬無一失,便是渤海大玄錫膽大包天,斬殺使者,則為使複仇,其名之正,言之順,莫過於此。”
陳從進站起來,拍了拍楊建的肩膀,誇道:“好,有膽有識,既敢當此重任,本王便撥三百精騎護你左右,到了渤海王庭,隻管說話,要是你出了什麼事,渤海國就不需要存在了。”
楊建躬身行禮,隨後返身而去,進行動身前的準備。
以陳從進如今的實力,他再也不需要像在媯州當刺史那般,需要用使者的性命,來尋求一個開戰的借口。
其實說起來,就按王猛等人的建議,直接衝進渤海國,大肆擄掠,應該也沒什麼人敢指責自己。
但是,陳從進不想這麼乾,因為劫掠這個東西,很容易上癮,不僅是主帥會上癮,軍卒也會上癮。
時間一長,如果不讓讓劫掠,恐怕軍中就會生出怨言,而靠劫掠,想要坐穩中原,那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事。
所以,還不如從一開始,就杜絕這種事情,當然,這也不是說軍隊的素質真能高到那個地步,而是武夫偷偷的搶些東西,和主帥下令劫掠,那是有本質上的區彆。
偷偷乾,士兵也知道自己是在做壞事,被抓了,被軍法所殺,彆人也說不出異議的話,但是主帥下令,那劫掠中所造成的殺戮,就是下令之人,一人擔之。
宅院軍看著也不太可靠,陳大帥是不是應該把宅院軍分成,外宅軍和內院軍了o_o)
喜歡唐末從軍行請大家收藏:()唐末從軍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