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王大玄錫連錢糧都不想再和楊建談了,這場談判已經可以宣告失敗了。
楊建在離開宮城後,拒絕了渤海國內相的宴請,徑直率護衛奔離渤海國。
而此時,陳從進已經率軍逼近了渤海國的邊界處。
浩浩蕩蕩的騎兵,規模宏大,尚未正式攻入渤海玄莬州境內,邊界處已經是烽煙告急,一封又一封的緊急軍情,朝著中京方向急遞而去。
渤海國不像中原有修建長城以防禦胡騎的進攻,但是渤海國也是立國多年,在遼水一帶,設立了多個哨所,以及軍寨。
陳從進本來還想在等一等,結果楊建談判消息的結果還沒傳來,派去的三百護衛,倒是先回來了兩百多人。
而且這些人還告知了陳大帥,渤海國以箭射使團,造成了一人受傷的嚴重外交後果。
再加上諸將一個個躍躍欲試,陳從進決定,先奪下玄莬州,給渤海王一個震懾作用,邊打邊談,更有效果。
中和四年,十月八日,牧民製作了大量的羊皮筏子,晝夜不停,先頭部隊兩千餘騎,先期渡過遼水,攻入渤海境內。
十月十二日,全部大軍已經渡過遼水,未遭遇渤海軍攔截。
十三日,渤海設立在遼水邊界的哨所,軍寨,悉數丟失,俘降卒一千二百餘人。
陳從進下令,將降卒重新武裝起來,作為仆從軍使用,現在數量雖然少了點,隻有千把人,但是陳大帥相信,隻要繼續打下去,仆從軍的數量,隻會越來越多。
同日,楊建風塵仆仆的趕回,一見到陳從進,便直言談判失敗,但其為大王帶了一個出兵名正言順的理由。
渤海國主大玄錫,野心勃勃,自立為帝,於國中擅稱陛下,聖人。
陳從進大喜,當即命人打出旗號,聲言“奉天子以討不臣,渤海國主大玄錫,本為藩臣,受國朝冊封,理應恪守臣節,然其包藏禍心,僭越妄為,竟私自稱帝,擅用陛下,聖人之號!此等大逆不道之舉,人人得而誅之!”
這個理由,光明正大,雖然說主力都是奚人,契丹,但是這並不妨礙陳從進借著這個由頭,征討渤海。
十五日,大軍兵臨遼陽城下。
遼陽,是東北之地,最早形成城市的地方,建城史可以追溯上戰國燕昭王時期。
遼陽城守軍堅守不出,陳從進這次帶來的人,又全是騎兵,不擅攻城。
於是,陳從進下令,騎兵四處,搜索附近鄉鄰的匠戶,丁口,陳從進特意以驍騎軍為臨時軍正,負責糾察契丹,奚人的行為。
可以搶些東西,但是不允許殺人,對陳從進而言,人口,是至關重要的財富,渤海國內,奉行儒家文化,正好可以把這些人,遷移到營州。
這樣一來,直接就滿足了梁薑的請求,雖然不太算是漢人,但至少是儒家教化了這麼多年的百姓,比起契丹,奚胡來說,那還是好管太多了。
在遼陽城外,搜刮了五日,得匠戶三百餘戶,民三萬七千餘口。
陳從進下令,將這些人全部遷移至營州,並派踏漠軍兩千餘騎沿途監視。
陳從進知道,這樣的遷移,定然會有無辜者慘死,但身為一方之主,他的心,也變的越來越狠。
十月二十六日,偵騎急報,玄莬州蓋牟城方向,出現了一支援兵,馬軍在四千人左右,步軍有兩萬餘眾。
陳從進當即下令,解圍遼陽,北上迎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