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遠蹲在舞台中央,手指丈量著“風波亭”簷角的弧度。木質模型散發著新砍的鬆香,與他腰間玉佩的沉木香混在一起,竟生出幾分古意。道具組小張舉著激光水平儀跟在身後,紅光在亭柱上晃來晃去,被他伸手按住:“不必用這勞什子,用古法。”
“古法?”小張撓頭,“啥古法?”
“以目為尺,以心為規。”蘇明遠從袖中摸出卷《營造法式》殘頁,那是他從琉璃廠舊書攤淘來的,“宋代李誡作此書,講究‘材分八等,以材為祖’。你看這亭頂——”他拾起塊碎木板,在地上畫出鬥拱結構,“須得讓簷角微翹如雁飛,卻又要斜傾十五度,似大廈將傾未傾,方見‘力挽狂瀾’之意。”
搭建現場,木工師傅們對著圖紙直皺眉。現代榫卯結構早已簡化,要做出“如將傾之廈”的效果,談何容易?蘇明遠挽起袖口,露出小臂上的青黑色墨痕——那是昨夜臨摹《清明上河圖》裡的亭台時蹭的墨汁。
“師傅,試試‘穿帶榫’加‘托角榫’。”他拾起兩根木料,演示如何讓橫材與豎材成十五度角咬合,“當年嶽武穆在朱仙鎮築將台,用的就是這種‘逆勢而為’的榫卯,看似危如累卵,實則穩如泰山。”
木工師傅將信將疑地敲下楔子,忽然“哢嚓”一聲,某根橫梁竟斷成兩截。小張嚇得臉色發白,蘇明遠卻彎腰撿起斷木,指著年輪說:“看,此處有節疤,恰如‘靖康之變’這道疤——”他抬頭望向演播廳穹頂,“但隻要榫卯嚴絲合縫,斷木亦能成梁。”
子夜時分,“風波亭”終於初具雛形。蘇明遠獨自坐在亭中,月光從天窗斜斜切入,在地麵的“黃河水”投影上碎成銀鱗。他摸出狼毫筆,在亭柱上題“天日昭昭”四字,墨汁順著木紋滲進縫隙,竟像極了淚痕。
“明遠?”林婉兒的聲音從後台傳來,“李芳說陳浩然團隊在隔壁搭‘凱旋門’布景,要和咱們比……”她忽然噤聲,看著亭中身影被月光拉長,竟有幾分“孤臣孽子”的蒼涼。
“婉兒,你說現代人看‘風波亭’,可會覺得太過‘悲情’?”蘇明遠放下筆,指尖撫過“儘忠報國”匾額,那是他親手用棗木刻的,“慶朝時,百姓路過忠臣祠總要啐上一口,怕惹禍上身;如今……”
“如今有人願意為‘悲情’買單了。”林婉兒遞來暖手爐,爐蓋上刻著她新學的小篆“明”字,“你看這地麵的‘黃河水’,剛才有個燈光師說,像極了他家門口的護城河。”
公演前日彩排,蘇明遠第一次踏上“風波亭”。木板發出“吱呀”聲,驚起梁上一隻麻雀——也不知它怎麼飛進了封閉的演播廳。鳥爪抓著瓦片,撲棱棱落下幾片木屑,正掉在他的宣紙歌詞上。
“好!”他忽然擊掌,“此乃‘天驚石破’之兆!”
小張舉著對講機愣住:“蘇哥,這鳥把你的‘空悲切’啄成‘空悲口’了……”
“無妨,”蘇明遠看著宣紙上的破洞,提筆在旁邊補寫“口銜天憲”四字,“嶽武穆有‘八千裡路雲和月’,我這‘口’字,權當是‘鳥鳴山更幽’。”
彩排到“莫須有”段落時,舞台突然停電。黑暗中,蘇明遠憑記憶摸到亭柱,手指撫過“天日昭昭”的凹痕,忽然聽見台下有人低語:“看!‘黃河水’在發光!”原來是應急燈照在地麵投影上,水波粼粼,竟像極了汴河夜渡。
公演當日,“風波亭”在聚光燈下徐徐升起。蘇明遠身著一襲素白襴衫,腰間未掛玉佩,隻彆著支斷筆——那是前日木工師傅折斷的橫梁削成的。當他唱到“欲將心事付瑤琴”時,橫梁突然發出不堪重負的“呻吟”,觀眾席傳來吸氣聲。
“小心!”林婉兒在側目驚呼。
蘇明遠卻不退反進,踏碎一塊鬆動的木板,露出底下的“山河破碎”投影——那是用碎瓷片拚成的中原地圖。斷筆在宣紙上掃出飛白,恰似裂土分疆的決絕。台下的青衫書生突然伏地叩首,驚得保安連忙去扶。
“這不是真危亭,是‘文戲武唱’!”李芳對著對講機怒吼,“都不許慌!”
當最後一個音符落下,“風波亭”簷角的匾額突然墜落,被蘇明遠伸手接住。木質匾額上,他前日刻下的“儘忠報國”四字被燈光照得透亮,竟像極了嶽承宗帶來的《武穆遺書》殘頁上的墨光。
謝幕時,那隻麻雀又飛了回來,停在蘇明遠肩頭。他伸手欲捉,鳥兒卻撲棱棱飛向觀眾席,停在一個穿漢服的小女孩發間。女孩咯咯笑了,她母親舉起手機拍照,背景裡“風波亭”與現代舞台的升降設備同框,竟無半分違和。
“蘇先生,這亭子拆嗎?”木工師傅收拾工具時問。
“留著吧,”蘇明遠摸著斷筆,筆尖還沾著未乾的墨,“若有人想排《文天祥正氣歌》,這亭子還能改造成‘正氣堂’——榫卯結構,拆改隻需半炷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芳舉著平板電腦過來,屏幕上風波亭舞台封神的熱搜正在飆升:“陳浩然團隊的‘凱旋門’塌了,說是用了劣質板材……”她忽然指著評論區,“看!有個曆史老師說,這亭子比教科書裡的插圖還講究。”
深夜的演播廳裡,蘇明遠獨自坐在“風波亭”殘骸中。月光再次斜切而入,照著他腕間的紅繩——那上麵的算珠不知何時少了一顆,卻換成了枚古銅色的雀形紐扣,正是林婉兒從舊衣服上拆下來的。
他摸出懷中小竹簡,上麵是粉絲新刻的句子:“危亭不危,因為有人用墨汁當榫卯。”遠處傳來清晨的電車鈴聲,他起身時,斷筆不慎跌落,筆尖在地麵“黃河水”上劃出一道痕跡,恰似嶽飛槍尖挑落的那滴英雄淚。就在這時,一個身著古裝的神秘老者不知從何處現身,他緩緩走向蘇明遠,目光落在那道墨痕上,眼中閃過一絲驚歎。“年輕人,你以墨為榫,賦予這危亭彆樣的靈魂,實乃大才。”老者開口,聲音低沉而醇厚。蘇明遠驚訝地看著老者,不知對方來曆。老者從袖中取出一本泛黃的古籍,遞向蘇明遠,“此乃《營造秘典》,其中記載諸多失傳的榫卯技藝,望你能將這傳統技藝傳承並發揚光大。”蘇明遠恭敬地接過古籍,正要詢問老者身份,老者卻已消失不見。此時,東方漸白,新的一天來臨。蘇明遠望著手中的古籍,心中燃起新的鬥誌,他知道,自己將帶著這份傳承,在傳統技藝的道路上繼續前行,讓更多人領略到榫卯結構和傳統文化的魅力。
喜歡我來現代當明星請大家收藏:()我來現代當明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