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遠身著深灰中式長衫,坐在前排認真整理著筆記本,狼毫筆帽上還沾著今早研墨時的殘漬。他望著台上的投影屏幕,上麵赫然是《慶朝會典》中關於“嫡庶繼承”的條文,目光不禁落在“庶子與嫡子均有財產繼承權”的朱筆批注上,想起昨夜林婉兒在老宅陪他查閱資料時,指尖劃過書頁的溫度。
“首先澄清一個常見誤區。”社科院的王教授推了推眼鏡,舉起一本泛黃的《慶朝宗人府檔案》,“慶朝律法明確規定,嫡庶子女在財產繼承、科舉入仕等方麵享有同等權利。所謂‘嫡庶有彆’,更多體現在宗廟祭祀的禮儀排序上,而非實際權利的剝奪。”他點擊鼠標,屏幕上出現一張古代族譜的掃描件,“諸位看這張乾隆年間的分家契約,庶子分得的田產與嫡子完全一致。”
台下傳來一陣輕微的驚歎聲。蘇明遠在筆記本上飛速記錄,鋼筆尖在“權利平等”四字上重重頓了頓。他忽然想起陳浩然爆料那天,林婉兒眼中的擔憂,以及她連夜整理的《古代女子權益史料彙編》——這個現代女子,總是用行動給他最堅定的支持。
“說到對古代女子的尊重,”女性研究專家李教授接過話頭,展示著一幅宋代《婚禮圖》摹本,“通過‘三書六禮’成婚的女子,在法律和社會層麵均享有‘正妻’的地位。相較於現代某些隱瞞婚姻狀況或代孕等現象,古代‘明媒正娶’的製度反而更注重女性的社會認同。”她的目光掃過台下的蘇明遠,“蘇先生推廣的‘三書六禮’,核心是對婚姻的敬畏,而非對女性的束縛。”
直播間的彈幕突然密集起來:“原來電視劇裡都是騙我的!”“蘇明遠說的‘禮’是這個意思啊!”蘇明遠望著屏幕,想起自己在片場糾正演員禮儀時的場景,忽然覺得那些被調侃“軸”的日子,都有了特殊的意義。
當鏡頭掃過蘇明遠的筆記本時,網友們發現扉頁上赫然寫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八個大字,旁邊還貼著便簽:“納妾製需批判,但婚書契約精神可借鑒”“嫡庶禮儀可研究,權利平等是核心”。某文化博主立刻截圖轉發:“蘇明遠的‘古今翻譯’從來不是照單全收,而是帶著思辨的傳承。”
研討會休息期間,一位年輕觀眾怯生生地遞來筆記本:“蘇老師,我一直以為古代女子很可憐……”
“她們有局限,卻也有智慧。”蘇明遠接過筆,在筆記本上畫了個簡易的“三書六禮”流程圖,“就像這婚書,既是約束也是保障。我們今人看古代,要像剝蓮子——去掉苦澀的蓮心,留下清甜的蓮子。”他忽然想起林婉兒教他剝蓮蓬的場景,嘴角不禁上揚,“就像你們年輕人喜歡的漢服改良,取的是形製之美,棄的是繁瑣之弊。”
下午的自由討論環節,一位中學生舉手提問:“蘇老師,您覺得古代文化對我們現代人有什麼用呢?”
蘇明遠望著少年眼中的好奇,想起自己初到現代時,用《論語》分析客戶差評的滑稽場景,笑道:“古代文化不是博物館裡的標本,而是流動的活水。比如‘三書六禮’裡的契約精神,放到現在就是對婚姻的忠誠;‘嫡庶平等’的律法思想,與現代的平等觀念不謀而合。”他指了指報告廳的紅牆,“故宮的磚縫裡都藏著智慧,關鍵看我們會不會‘淘’。”
研討會結束時,夕陽的餘暉透過報告廳的落地窗,在蘇明遠的筆記本上投下斜斜的光影。他收拾著資料,聽見身後兩位學者的對話:“這年輕人真是難得,不偏不倚,把古代講活了。”“是啊,他就像個翻譯官,讓古人與今人能坐下來聊聊。”
手機忽然震動,林婉兒發來消息:“報告廳外有驚喜。”蘇明遠走出大門,隻見她穿著改良漢服,手裡捧著一束紅玫瑰,發間彆著他送的翟紋玉簪。“恭喜蘇翻譯官,”她笑著遞上花束,“今天的研討會,可是讓我這個‘古代郡主’都長見識了。”
他接過花束,玫瑰的香氣混著她身上的墨香,竟不違和。“翻譯官?”他挑眉,想起博主的評價。
“對啊,”她晃了晃手機,“網友說你是‘古今文化翻譯官’,把難懂的古代,翻譯成我們能聽懂的浪漫。”她忽然從包裡拿出個小盒子,“給你的謝禮,感謝你讓我明白,我的翟紋玉簪不是‘封建象征’,而是‘女性榮耀’。”
盒子裡是枚書簽,正麵刻著“明遠”二字,背麵是“婉兒”的小篆,中間用雲雷紋連接。蘇明遠望著書簽,想起研討會裡專家展示的古代定情信物,忽然輕笑出聲:“這算是現代版‘雙生玉’?”
“算是‘翻譯’後的定情物吧。”她眨眨眼,“就像你的婚書,既有小楷又有拚音,既有玉玨又有鑽戒。”
兩人相視而笑,身後的故宮紅牆在暮色中愈發莊重,簷角的銅鈴輕響,仿佛在為這場古今對話伴奏。蘇明遠忽然想起直播間裡的彈幕:“原來古人離我們這麼近。”是啊,當去掉偏見與誤解,古代的智慧與現代的思考本就一脈相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晚,蘇明遠更新微博,配圖是研討會現場與林婉兒送的書簽,配文:“誤解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願了解就輕易否定。就像這枚書簽,一麵寫古,一麵書今,中間的雲雷紋,便是我們與古人的‘對話密碼’。”
評論區裡,陳浩然團隊已刪除爆料微博,取而代之的是網友們的“考古”留言:“原來慶朝女子能和離!”“蘇明遠的筆記本裡藏著寶藏!”而他推出的“古代文化正誤”係列短視頻,第一集就以“嫡庶之謎”為題,用動畫形式還原了古代嫡庶製度的真實麵貌,片尾還調侃:“想知道更多古人冷知識?關注蘇某,帶你‘翻譯’古代。”
深夜,蘇明遠坐在書桌前,望著窗外的月光,忽然想起王教授展示的《慶朝律例》。那些泛黃的紙頁上,不僅有冰冷的條文,更有古人對公平與愛的追求。他摸了摸腰間的玉佩,想起林婉兒說的“翻譯官”,忽然提筆在筆記本上寫下:“所謂傳承,不是複刻過去,而是讓古人的智慧,在今人的生活中,重新長出枝葉。”
台燈下,書簽上的雲雷紋泛著微光,與玉佩的紋路相互呼應。蘇明遠忽然明白,他與林婉兒的故事,何嘗不是一場“翻譯”——用現代的眼光解讀古代的深情,用古代的禮儀守護現代的愛情。而這場跨越時空的“翻譯”,才剛剛開始。
喜歡我來現代當明星請大家收藏:()我來現代當明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