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熱浪翻湧,書院裡自拍杆舞成一片銀光。
蘇明遠看著這群纏著雲雷紋袖章的少年,恍惚看見慶朝私塾弟子手持木劍的晨課。
“護道不是護我,是護典籍!”他指著牆角保險櫃裡的《慶朝文書》影印本。
當護道團首次護送慶朝瓷器去展覽,少年們用泡沫箱裝著文物,卻用漢服衣袖拂去展櫃浮塵。
“雲雷紋是慶朝的防偽標記!”講解聲裡,蘇明遠指尖撫過冰涼釉麵,想起故人執此酒盞的模樣。
那夜學生用手機查《康熙字典》,屏幕微光映亮年輕臉龐——今人古人,原是同一種虔誠。
夏至的午後,蟬鳴像是燒紅的鐵針,一根根紮進沉滯的空氣裡。明遠書院內,新栽的幾竿瘦竹葉子邊緣微微打著卷,承受著這過分熾烈的天光。前庭青磚地上,影子被正午的太陽壓縮得又短又濃,幾乎貼著腳底。
“嗬!”“哈!”
清亮的呼喝聲打破熱浪的凝滯。十幾個少年男女,臂上清一色纏著靛青底、銀白雲雷紋的布質袖章,列成方陣。汗水浸濕了額發,貼在紅撲撲的臉頰上,但他們眼神清亮,動作一絲不苟。手裡的“兵器”在日光下反射出金屬特有的冷硬光澤——是伸縮自如的鋁合金自拍杆,此刻被他們舞得虎虎生風,模擬著劈、刺、格、擋的“護道十三式”。
“先生,您瞧這招‘雲掩星樞’使得如何?”領頭的少年小王一個漂亮的手勢,自拍杆“唰”地縮回,他抬手抹了把汗,臉上是掩不住的蓬勃朝氣,“我們可都研究透了,《刑法》第二十條寫得明明白白,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他揮舞著那根細長的金屬杆,仿佛它真是一杆無堅不摧的丈八長矛,能挑落所有妄圖褻瀆古物的宵小。
蘇明遠站在廊簷下的陰涼裡,青布長衫的袖口挽起一折,露出清瘦的手腕。他看著眼前這群熱氣騰騰、生機勃發的少年,目光卻仿佛穿透了灼熱的空氣和舞動的自拍杆,落在另一個時空。也是這樣的夏至,慶朝京城那間簡陋卻書聲琅琅的私塾院落裡,一群同樣年輕的學子,手中握著的卻是沉重的木劍,練習著粗淺的防身劍術。那時的蟬鳴似乎更為聒噪,木劍劈砍空氣的沉悶聲響,帶著一種亂世裡特有的、朝不保夕的悲壯。他記得那些年輕麵孔上過早的凝重,也記得自己中狀元那日,私塾窗台上那盆無人照料的蘭草,枯死的葉子在風中打著旋兒……
“護道,”蘇明遠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蓋過了少年們粗重的喘息和自拍杆舞動的風聲。他緩緩踱步上前,目光掃過一張張年輕而汗濕的臉,“非是護我蘇明遠一人之安危。”他抬起手,食指堅定地指向藏書閣角落那個不起眼的灰綠色鐵櫃,“是護它們。”
少年們的目光順著他的指尖望去,落在那冰冷堅固的保險櫃上。那裡沉睡著的,是《慶朝文書》的珍貴影印本,還有熱心的“粉絲”們捐贈的、承載著歲月塵埃的零散古籍殘頁。
“若真有險厄臨頭,”蘇明遠的聲音沉靜如古井深水,每一個字都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記住,典籍為先,爾等性命,次之。”他頓了頓,目光如深潭般掃過每一張年輕的麵孔,“護住這些書,便是護住了千載文脈不斷的一縷魂。它們比我們任何一人的血肉之軀,都更值得存續下去。”
空氣仿佛凝固了一瞬。少年們臉上的興奮漸漸沉澱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甸甸的肅穆。小王握著自拍杆的手緊了緊,指節微微泛白,他張了張嘴,最終隻是重重地點了點頭。那冰冷的鐵櫃,此刻在他們眼中,似乎有了某種超越實體的沉重與溫度。
護道團的第一次真正行動,在夏至後第七日清晨降臨。任務:護送一套三件慶朝官窯燒製的雲雷紋瓷器,前往市博物館參加“絲路遺珍”特展。
天光熹微,薄霧尚未完全散儘,給書院門前的石板路披上一層濕潤的輕紗。一輛噴塗著博物館標誌的廂式貨車靜靜地停在門外。護道團的少年們早已整裝待發。靛青雲雷紋袖章整齊地束在臂上,外麵罩著的卻是形製各異的漢服——有素雅的直裰,有利落的圓領袍,甚至還有小姑娘穿了件齊胸襦裙,行動間裙袂飄飄。
他們小心翼翼地從博物館工作人員手中接過那三件瓷器。並非直接捧著那溫潤如玉的胎體,而是極其謹慎地將它們放入早已備好的、內部嵌著高密度防震泡沫的特製白色泡沫箱裡。古與今,華美與簡陋,在這一刻形成了一種奇異的和諧。
“小心些,這裡卡住…對,放穩。”小王低聲指揮著,動作輕得如同捧著初生的嬰兒。他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眼神專注無比,仿佛整個世界隻剩下眼前這方寸之間的泡沫箱。那件他平日裡用來耍帥的圓領袍漢服,此刻袖口被仔細地挽起,生怕沾染了箱體上的浮塵。
車隊啟動,平穩地駛向市區。車廂裡彌漫著淡淡的、屬於新泡沫塑料的氣味,混合著少年人身上乾淨的皂角清香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蘇明遠坐在副駕駛的位置,目光透過車窗,掠過飛速倒退的現代街景——高聳入雲的玻璃幕牆反射著刺目的晨光,巨大的電子屏幕閃爍著變幻的廣告。這一切光怪陸離,依舊讓他這個“異鄉人”心底泛起難以名狀的疏離與暈眩。他閉上眼,指腹無意識地摩挲著袖口內襯那細密的針腳,仿佛那是連接過去與此刻的唯一錨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博物館側門,展品通道入口。工作人員打開了泡沫箱,如同揭開一層層精心包裹的曆史。當那三件瓷器終於被取出,在柔和的專業燈光下展露出真容時,空氣似乎都安靜了一瞬。薄胎,青釉,色澤如雨過天青,光潔瑩潤。最引人注目的,是器物周身流暢盤旋的雲雷紋飾,線條遒勁古拙,仿佛帶著某種來自遠古的呼吸韻律。
“先生?”小王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緊張,他看向蘇明遠。蘇明遠微微頷首。少年深吸一口氣,挺直了背脊,麵向已經漸漸聚攏過來、好奇觀望的市民和媒體鏡頭。
“各位請看,”小王的嗓音清朗,努力壓過背景的些許嘈雜,他指著展櫃中一件梅瓶腹部那連綿的紋飾,“這並非普通的裝飾。它叫雲雷紋,在慶朝官窯器物上尤為常見,其精細繁複的程度,堪稱當時頂尖工藝的代表,甚至可以說……”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臉上露出一抹屬於少年人的、略帶狡黠又自豪的笑意,“是慶朝官窯獨一無二的‘防偽標記’!其線條的立體感、深淺變化間的微妙過渡,據說連我們現代最精密的3d打印技術,都難以完美複刻其神韻!”
人群中發出一陣低低的驚歎。閃光燈亮起的頻率更高了。有人舉著手機拍照錄像,有人低聲交談:“原來是這樣!”“怪不得看著就覺得不一般……”
“原來古代離我們這麼近!”一個舉著自拍杆直播的年輕女孩興奮地對著鏡頭說道,聲音清晰地飄了過來。
蘇明遠站在稍遠的位置,隔著潔淨的展櫃玻璃,靜靜地凝視著那件雲雷紋梅瓶。瓶身弧度優雅,青釉流淌得恰到好處,在博物館頂燈下流轉著內斂的寶光。那熟悉的雲雷紋路,盤桓曲折,勾連回旋,像一首無聲的古老歌謠。指尖隔著冰冷的玻璃,無意識地沿著那紋路的走向輕輕描摹。一股難以言喻的酸楚猛地衝上鼻腔,眼前瞬間有些模糊。
他仿佛又看見了慶豐三年的瓊林宴。恩師季老先生須發皆白,精神矍鑠,便是用這樣一套雲雷紋的酒具,親手為自己這個新科狀元斟滿了禦賜的瓊漿。季老的手指枯瘦,卻極穩,酒液注入那薄如蛋殼的雲雷紋杯盞中,發出清越的微鳴。老先生眼中滿是欣慰與期許,語重心長:“明遠啊,此杯盛的是瓊漿,亦是社稷之重。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望爾持此心,護此道,不負所學……”
那清越的碰杯聲,恩師語重心長的囑托,還有瓊漿入喉的溫熱辛辣,穿越了數百年的時光塵埃,如此清晰地撞擊著他的耳膜與心口。而眼前,隻有玻璃冰冷的阻隔,和展櫃中靜靜陳列的、早已物是人非的古物。恩師、同窗、那金榜題名馬蹄疾的長安春日……都化作了史冊上幾行冰冷的墨跡。一股巨大的、幾乎將他吞噬的孤獨感,如同冰冷的潮水,無聲地漫過腳踝,爬上脊背。他猛地吸了一口氣,強行將喉頭的哽塞壓了下去,指甲幾乎要掐進掌心。護道?他護的哪裡僅僅是這些器物和文字?他護的,是那些早已消散在風中的音容笑貌,是自己再也回不去的故國山河,是深埋心底、日夜啃噬的刻骨鄉愁!
“先生?”一個輕柔的聲音在身旁響起,帶著小心翼翼的關切。是那個穿齊胸襦裙的小姑娘,她臂上的雲雷紋袖章襯得小臉格外認真。她似乎察覺到了蘇明遠瞬間的失神和周身彌漫開來的那難以言喻的沉重與悲涼。“您……沒事吧?”
蘇明遠倏然回神,指尖從冰冷的玻璃上移開。他垂下眼瞼,迅速斂去眸中翻湧的情緒,再抬眼時,已恢複了慣常的溫和沉靜。他對著小姑娘極輕地搖了搖頭,唇角甚至努力牽起一絲極淡的弧度,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漣漪轉瞬即逝。
“無妨,”他的聲音有些低啞,卻儘力平穩,“隻是……想起一位故人。”他重新將目光投向展櫃中的梅瓶,那青釉的光澤仿佛也帶上了一絲溫潤的慰藉。恩師的叮囑言猶在耳:“護此道”。這“道”,如今有了新的麵孔,新的聲音,新的、笨拙卻熾熱的守護方式。心底那冰冷的孤寂深潭,似乎被投入了幾顆小小的、溫暖的石子,雖不足以填平,卻終究漾開了一圈圈微瀾。
任務完成,返回書院時,夜幕已然低垂。白天的喧囂與熱浪退去,夏夜獨有的溫潤氣息悄然彌漫開來。庭院裡,驅蚊的艾草香在角落裡靜靜燃燒,一縷青煙嫋嫋,散發出略帶苦澀的草木清香,與空氣中殘留的日曬餘溫交融。白日裡被曬蔫的竹葉,此刻在夜風中舒展開來,發出細微的、如同私語般的沙沙聲。幾盞仿古的石燈在廊下散發出朦朧柔和的光暈,燈影在青磚地上拖曳出長長的、搖曳的尾巴。
藏書閣內燈火通明。護道團的少年們並未散去,而是各自尋了位置坐下,有的伏在寬大的老榆木書案上,有的乾脆席地而坐,背靠著高大的書架。經曆了白天的緊張、興奮與小小的“拋頭露麵”,此刻他們的神情是鬆弛後的專注。沒有人說話,隻餘下手指劃過屏幕的細微聲響和偶爾調整坐姿時衣料的窸窣。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們並非在閒聊或遊戲。手機屏幕幽幽的光亮,映照著一張張年輕而認真的臉龐。有的眉頭微蹙,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動、點擊;有的則凝神細看,嘴唇無聲地翕動,仿佛在默念著什麼。
小王盤腿坐在靠近窗邊的蒲團上,手機擱在膝頭,屏幕的光照亮了他鼻尖上一點微小的汗珠。他似乎在查找什麼,手指時而停頓,時而快速輸入,神情專注得近乎虔誠。終於,他似乎找到了答案,抬起頭,眼中帶著一絲破解謎題般的興奮光亮,聲音不大,卻清晰地打破了室內的寧靜:
“先生,找到了!您白天看的那件梅瓶底款,那個‘內府’的‘府’字,我查了《康熙字典》的電子影印本,”他舉起手機,屏幕朝著蘇明遠的方向,“您看,這‘府’字下麵‘寸’部的寫法,和現代印刷體確實有細微差彆!慶朝官窯的寫法,這一‘點’是帶個小鉤的,收筆也更圓潤些!這算不算也是當時的一種書寫特征?”
蘇明遠正坐在靠窗的紫檀木圈椅中,手中握著一卷舊書,卻並未翻閱。他聞聲抬眼望去。視線越過手中泛黃的書頁邊緣,落在小王的手機屏幕上。那方寸之間發出的幽幽藍光,清晰地顯示著古老字典中某個字體的放大細節。這光,也映在小王年輕而充滿求知欲的眼睛裡,亮得驚人。
一瞬間,蘇明遠有些恍惚。眼前的景象奇異地重疊了。跳躍的電子屏幕微光,與記憶深處搖曳的、昏黃油燈的光暈交織在一起。眼前少年們低垂的、被屏幕照亮的臉龐,與他腦海中那些在慶朝私塾寒窗苦讀的年輕士子伏案夜讀的身影漸漸重合。不同的燈火,不同的服飾,不同的時空,然而那眉頭微蹙的專注,那眼中對知識本源近乎執拗的探尋光亮,卻如出一轍,跨越了數百年的長河,在此刻的藏書閣裡,奇異地共鳴著。
原來如此。
白日裡那幾乎將他淹沒的孤寂感,如潮水般悄然退去些許。一股溫熱的暖流,無聲地注入心田。所謂護道,何嘗是仗著自拍杆的銀光,擺出防衛的架勢?真正的護持,是眼前這般的景象——是這些生在數字時代的少年,甘願在夏夜放下炫目的遊戲與喧囂的社交,俯首於一方小小的、發光的屏幕前,隻為求證一個古字筆畫的細微差彆。他們用這時代賦予的工具,笨拙又熱切地,去觸摸、理解、進而愛上那些冰冷古老符號背後鮮活跳動的生命。
“善。”蘇明遠緩緩放下手中未曾翻動一頁的書卷,聲音裡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輕顫,卻有著磐石般的沉靜與力量。他環視著這些被屏幕微光勾勒出輪廓的年輕身影,目光最終落回小王興奮的臉上,唇角終於漾開一個真切而溫煦的笑意,如同春冰初泮,暖意悄然彌散。
“此細微處,正是關鍵。爾等用心,甚好。”
窗外,月色如練,無聲地流淌過書院古老的屋簷與舒展的竹葉,也悄然漫進這彌漫著艾草苦香與年輕氣息的藏書閣,溫柔地覆蓋在每一個低頭探尋的身影上。今夜的燈光,連接著兩個時代同一種不熄的虔誠。
喜歡我來現代當明星請大家收藏:()我來現代當明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