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異打開奏章,
“皇帝陛下:
馮異者父城草民也,因受皇帝恩賜,才逐步發達,然皇恩浩蕩,馮異卻不思回報。自入關中以後,不斷殺伐,獨斷專行,敗延岑、呂鮪、蔣震、張邯等人後,更加肆無忌憚。無辜斬殺長安縣令,廣布恩惠,著意樹立威望,百姓信服,稱其為”鹹陽王”。
今,馮異位高權重,雖無篡位奪權之兆,卻有覬覦朝廷之嫌。
臣,恭請皇上明察。”
看完奏章,馮異跪地不起。
誠惶誠恐,聲音發顫。
“君王在上。異,自父城跟隨君王以來,事無巨細,唯君王馬首是瞻。臣本來是個儒生。在戰亂中獲得受命的機會,充備於行伍之間,過分地蒙受恩私,被拜為大將,封爵為通侯,受任專委西方。以期建立微功,都是從國家利益著想,不計一己之私。
我俯伏自思:以詔命征討,常獲得如意結果;有時以私心來決斷,未嘗不有所悔。
皇上獨見的明智,久而更加遠大,就知道‘性與天道’,是不可得而聞的了。
當兵革開始興起,擾攘混亂的時候,豪傑群起競逐,迷惑的人很多,我在遭遇之中,得以托身在你的麾下。
在以前那樣危險混亂的形勢下,我尚且不敢有過失差錯,何況現在天下平定,上尊下卑。而我在受爵恩寵的情況下,還能做出高深莫測的事情嗎?
我是誠心希望謹慎勤勉,以做到始終如一。
看了聖上轉示給我的奏章,戰戰兢兢恐怖害怕。我想明主知我的愚性,所以才敢於自陳心跡。”
馮異一番,掏心掏肺的陳詞,劉秀十分動容。
他的腦海裡,出現了和馮異,生死與共的畫麵。
他堅定自己的想法,馮異是坦蕩的,無私的,是始終忠於朝廷的。
當馮異陳述已畢,劉秀馬上把馮異攙扶起來。
“來,坐下來說話。”
馮異這才小心翼翼地坐下來。
“公孫啊,剛才你在陳述的時候,朕就在回憶,我們兩個人自父城相識以來的點點滴滴。
從昆陽大戰到今天,這一路走來,你的忠心日月可鑒。
你之於國家,我們是君臣;之於你我,你就像是我的兒子一樣。
我是完全信任你的。
你有什麼害怕的?
如果不信任你,我也不會把奏章給你看。
不要感到害怕,該怎麼乾還怎麼乾。
大漢需要你,朕也需要你啊。”
馮異再次跪地拜謝。
“感謝皇上信任,異,定當粉身碎骨報效皇上!”
馮異還有很多感謝的話沒有說出口,劉秀就下了逐客令。
“今天也不早了。你從關中回到京師,一路辛苦,還是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吧。明天我們朝堂上再見。朕也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劉秀說完,閉上了龍目,養神。
馮異告退,回到了府邸。
這一次回到洛陽,雖然劉秀沒有責怪馮異,但是對馮異的思想卻產生了極大的震撼。
“兔死狗烹”這一詞語,不間斷地在,馮異的腦海中,出現。
皇帝畢竟是皇帝,他所說的信任,究竟有多少真實的成分?
馮異在惶惑不安中度過了,難熬的一夜。
第二天,他早早起床,先是練了一套拳法,排解心中的苦悶。
然後,靜靜地思考著,到了朝堂之後,應該如何應對,他人的質疑,和皇帝的質詢。
就在馮異思緒飄忽不定的時候。
黃門侍郎突然來到馮府降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宣征西大將軍馮異進殿麵聖。”
馮異大驚失色。
昨天劉秀約定,今天朝堂議事。
按照正常程序,隻需要自己前去朝廷即可。
沒有想到,一大早,皇帝卻派黃門中人來召自己進殿了。
馮異內心自然是惴惴不安起來。
他立即收拾停當,跟隨黃門中人前往朝廷,麵見皇帝劉秀。
臨行前,馮異把昨夜與妻兒、子女詳談的話語,再次告訴自己的妻子王氏和洪貞、洪愛一番。
“此去朝廷,吉凶難測。但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你們都要忠於皇帝。我這一生,如果沒有皇帝的知遇之恩,怕是早就不存在了。而我們家的一切,也全都是皇帝恩賜的結果。
況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