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氣度決定格局,態度決定一切。
呂珪的故事,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從中,我們既可以看出人生的艱辛與不易,同時,也能感受到上文所說的四句話。
這是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處世哲學的結晶。
但是,要參悟透這四句話,卻是很難的。
為什麼有的人一生不順?
不是命運使然,而是性格所決定的。
大師們常講:性格倔強之人,必定沒有好的命運。反之,性格和順之人,都有著不同尋常的好命運。
這就是所謂的,性格決定命運,脾氣決定人生。
另外,尤其警醒世人的是:做人一定要有格局,格局有多大,未來的舞台就有多大。
好了,不瞎扯淡了,看到呂珪的境遇,不自覺聯想到了處世和人生。
…………
回到正題上。
呂鮪自殺,呂珪砍下了呂彪的腦袋。
這兩件事,徹底瓦解了呂氏族人的意誌和鬥誌!
呂珪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情,既可以讓族人世世代代詛咒他,又可以讓馮異和大漢皇帝放下心來,同時,又給呂氏宗族謀到了一份體麵的工作,和生活出路。
果然,馮異親自進諫劉秀。
“皇帝陛下,臣西征關隴以來,多次與關中望族呂氏打交道,今呂氏族人已經心悅誠服歸順大漢皇帝,懇望皇帝明鑒。”
做人,說話都是有技巧的。
馮異此時說話都很有技巧。
“嗬嗬嗬,……”
劉秀一陣喜笑,然後,就與眾大臣商議,最後對於呂珪,及其五個兒子封官進爵。
至此,呂珪完成了自己,在征西大將軍馮異麾下的曆史使命,攜帶自己剩下的五個兒子和家眷,遷徙到都城洛陽,安居樂業去了。
再說,大漢皇帝劉秀,
他早已經聽說馮異身體不適的消息。
“眾愛卿,征西大將軍馮異,為平複關隴地區賊寇,日夜操勞,積勞成疾,朕有心讓他回朝休養,大家討論一下,讓誰接替他的職位為好?”
劉秀體恤馮異,要讓他回到洛陽休養。
“皇上,讓征西大將軍回朝休養可以,但此時不是時候。一方麵,征西大將軍熟悉關隴地區的軍政事務,換一個新人過去,不利於戰事推進。另一方麵,臨陣換帥也是軍中的大忌。”
大司徒鄧禹表示反對。
“臣以為,大司徒言之有理,可以增兵派將,不可以臨時換帥。”
寇恂也表示反對換帥。
“臣,聽明白皇上的意思了,皇上的意思是要給馮異增加人手,而不是換掉他。因此,臣建議,可以派來歙將軍,帶一支人馬增援征西大將軍。不知道皇帝意下如何?”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知我者,王澤大人也。朕就是這個意思。”
劉秀開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