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細密的雨絲如銀線般紛紛揚揚灑落,將整個應天籠罩在一片朦朧的水霧之中。
朱樉身著一襲黑色勁裝,手中撐著一把油紙傘,獨自一人在街頭行走。
朱元璋的狠辣,蘇瑤的死、讓他心煩意亂,即便在這雨幕中,他的內心也如翻湧的怒海,難以平靜。
街道上行人稀少,朱樉漫步而行,心中思索著往後該如何行事。
忽然,他瞧見前方有一位身著黑色僧袍的和尚,正不緊不慢地在雨中行走,既未撐傘,也似毫不介意這雨水打濕衣衫。
朱樉心中不禁好奇,在這大雨天裡,這和尚為何如此悠然自得。
隨著距離拉近,朱樉看清了和尚的模樣。
隻見他麵容清瘦,雙眸卻格外明亮有神,透著一股深邃和神秘。
朱樉鬼使神差地走向那位和尚麵前。
“大師,如此大雨,為何不尋個地方避雨,反倒在這雨中行走?”朱樉開口問道。
和尚微微抬頭,看向朱樉,臉上帶著一抹淡淡的微笑,不卑不亢地說道:“施主,雨既是雨,又非雨,心若寧靜,身處何地皆無妨。”
朱樉心中一怔,覺得這和尚言語頗為不凡,與尋常僧人似乎有些不同。
這番話仿佛蘊含著某種深意,直擊他那煩亂的內心。
朱樉來了興致,收起油紙傘,任憑雨水灑落身上,說道:“大師之言,令在下深感困惑,還望大師能詳細講解一二。”
和尚輕輕點頭,說道:“世人常被表象所迷惑,認為雨隻是自然之水,會帶來不便,所以急於避之。”
“然而,若內心寧靜,不被外界所擾,那麼這雨便隻是一種自然現象,而非困擾。同理,人生中的諸多煩惱,亦是如此,皆源於內心的不安與執念。”
朱樉聽後,心中若有所思,覺得和尚的話如同一束微光,照進了他那混亂的內心世界。
他忍不住繼續問道:“大師,那依您之見,如何才能做到內心寧靜,擺脫這諸多煩惱呢?”
和尚目光平和地看著朱樉,緩緩說道:“施主需學會洞察自己的內心,明白煩惱的根源所在。放下執念,以平常心看待世間萬物。”
“遇到困境時,不慌亂,不抱怨,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如此,內心方能漸趨寧靜。”
朱樉心中對這和尚的敬意油然而生,覺得在這短短的交談中,自己仿佛收獲了許多。
兩人正交談間,朱樉忽然想起朱棣身邊跟了一位和尚,輔助他登上皇位。
他心中一驚,仔細端詳眼前這和尚,越看越覺得不對勁。
他記得,洪武十五年,馬皇後病逝後,朱元璋讓高僧們分赴各藩王府邸誦經祈福。
姚廣孝見到前來奔喪的朱棣,主動表示若能跟隨朱棣,必送他一頂白帽戴。
這時候的姚廣孝應該還沒見到朱棣,有他在馬皇後也應該不會這麼早病逝。
“那咱得好四弟,也應該遇不到眼前的和尚。沒了這和尚,四弟也就少了左膀右臂。”
朱樉心中思緒萬千,若真是此人,那自己今日遇見他,也算是件好事。
他試探著問道:“大師法號如何稱呼?”
和尚微微一笑,答道:“貧僧道衍。”
朱樉心中一凜,果然是他!
他心中頓時有了想法,必須將這和尚招攬到自己身邊,說不定日後真有用到此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