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燕王府。
朱棣得知自己三哥造反還沒出門就被朱元璋拿下時,先是一愣,隨後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這老三,行事如此莽撞,還未有所動作便已失敗,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
笑罷,他立刻將姚廣孝請進書房。
房門一關,朱棣急切地說:“大師,三哥這事鬨得不小,父皇現在對藩王肯定起了疑心,我們得想想辦法,彆被牽連了。”
姚廣孝神色平靜,緩緩搖頭道:“殿下,此時切不可輕舉妄動,宜靜觀其變,以不動應萬變。”
朱棣微微一怔,麵露疑惑:“大師,何出此言?父皇如今猜忌藩王,若我們毫無動作,會不會讓父皇覺得我們也心懷異誌,故意置身事外?”
姚廣孝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解釋。
“殿下,您試想,如今朝堂因晉王之事已如驚弓之鳥,各方勢力都在暗自觀察陛下的態度。”
“此時您若貿然有所行動,無論是主動請命徹查,還是提出整治藩王的建議,都會引起各方的關注與猜測。稍有不慎,便會陷入漩渦中心,被其他勢力抓住把柄,得不償失。”
朱棣皺著眉頭,思索片刻後。
“大師所言似乎有理,但就這麼什麼都不做,本王總覺得心裡不踏實。萬一父皇真的因為此事對本王產生猜忌,那該如何是好?”
姚廣孝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
“殿下無需擔憂。我們雖表麵不動,但暗中需密切關注朝堂動向,尤其是陛下對其他藩王的處置態度和後續舉措。”
“在此期間,殿下隻需一如既往地保持低調,謹言慎行,時常進宮向陛下請安,在請安時不經意間流露出對皇室安穩、朝廷太平的關切,但絕口不提晉王之事以及整治藩王的想法。如此一來,既能讓陛下感受到您的孝心與忠心,又不會因過度表現而引人懷疑。”
朱棣心中豁然開朗,點點頭。
“還是大師思慮周全。就依大師所言,本王暫且靜觀其變。隻是這暗中關注朝堂動向,還需大師多多費心,安排可靠之人去打探消息。”
姚廣孝拱手。
“殿下放心,老衲自會安排妥當。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定會第一時間告知殿下。”
遠在西安藩地的朱樉,每日陪著朱敏安,享受著難得的時光。
當他得知老三朱棡的所作所為時,先是愣了一下,隨即忍不住哭笑不得。
“這老三也是個人才,朱屠夫的反豈是那麼好造的?”
現如今他對朱元璋徹底死心了,本想著穿越而來,改變一下大明開局一個碗,結局一根繩的命運。
現在發現自己剛開始的想法是多可笑,朱元璋又豈是彆人能改變的,哪怕是他的兒子,也不行。
想著想著,他悠悠歎了口氣,眼下造反是不可能的。
就他這點人,還沒行動估計就跟晉王朱棡一樣,第二天就被錦衣衛押進應天了。
隻能等馬皇後,太子朱標逝世,在朱元璋的騷操作下,他才有那麼一絲機會。
可馬皇後對他那麼好,大哥朱標也向來仁厚,待他也不薄。
那次在錦衣衛詔獄,不是朱標及時趕到,他就沒命了。
回憶起往昔種種,朱樉心中滿是糾結。
他並非無情無義之人,怎能忍心看到馬皇後和大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