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若雪的一番話。
引來了網友們的一致好評。
就像有人說的那樣,無論是之前麵對路人需不需要幫助的問題。
還是此時講的孩子要是在外麵被人誣陷,該怎麼辦的事情。
對於孩子而言,這些問題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遇到。
到時候吃虧是小,萬一給孩子留下難以治愈的陰影就麻煩了。
江若雪不經意間的引導,讓小希提前知道了許多事情。
可能她還小,不一定能完全理解。
但最起碼有了一定的印象,要是遇到了那種事也不至於手足無措。
這不比讓孩子在家做練習題、寫毛筆字來說,更加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嗎?
而不是把孩子給培養成一個隻會做題、隻看成績說話的學習機器。
當然,這不是說學習不重要。
可每個人的天分不一樣,想得通一瞬間就明白了。
理解不了你就是把題刷爛勉強會做了,但換一種新的提問方式和出題角度,可能就不會了。
這跟做數學題一樣,會就是會,不會隻能寫個‘解’字。
就算你寫的再多,錯的它就是錯的。
不像語文曆史什麼的,隻要你寫,能沾上邊多少都會給幾分。
那些天資聰慧的孩子乾什麼都比一般人要強,學習學不過人家,打遊戲之類的也是一樣。
現在的學校上課就根本沒想著讓學生理解,而是想方設法的研究怎麼考試。
教培機構的標語:“懂不懂的不重要,學了我的做題方法,你就算不會也能把題做對。”
可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部分對生活上的常識一竅不通。
因為從小到大都在家長的“圈養”下長大,連交什麼朋友,自己喜歡什麼東西都沒有權利選擇。
他們隻能被動的接受家長的安排,甚至有的父母不惜辭職在家專門陪讀。
每天就圍在孩子跟前轉,吃飯睡覺上廁所出門買東西都跟著。
為什麼?因為他們不放心!
老是覺著,要是自己不在,孩子可能會做不好。
殊不知,這種無微不至的照顧,更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讓孩子沒有一點私人、放鬆的空間,時時刻刻都感覺到身邊有一雙眼睛在盯著。
剛開始有些孩子可能會感覺到難受,試圖反抗,可是在家長的堅持下隻能不了了之。
既然改變不了什麼,那就接受吧。
他們愛乾就讓他們乾吧,反正從小到大都是這樣過來的。
於是,心安理得的接受父母的“好意”。
默默地刷題,日複一日。
終於考上了父母滿意的大學,選擇了他們滿意的專業。
可隨後,麻煩的事情才要開始了。
家長意外的發現,自己的孩子都178歲上大學了。
竟然不知道出門怎麼坐公交地鐵,在學校連疊被子洗衣服都不會。
甚至放假回家的時候,在高鐵站外麵轉了半天不知道怎麼進去。
他們忍不住埋怨起來:“你都成年了,這麼大個人連這點常識都不懂?”
孩子:???
好,我按你們說的。
從小到大都是聽你們的。
好好學習,這些我都做到了。
我自己想做自己事情的時候,你們都說這些都不用管。
現在的任務就是專心學習,不要心思浪費在這些小事上。
這些事情我都沒接觸過,我怎麼知道?
可能就有人要說了,現在網絡這麼發達。
這種事情隨隨便便在網上查一下不就知道了。
再說了,鼻子底下就路。
長嘴巴不知道問其他人嗎!
但問題時,要真的是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
他們哪裡來的時候玩手機,也不知道這種事情在手機上能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