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亙古之初,萬靈求道,皆遵循‘融靈聚元,升華己身;天境散靈,反哺天地’的禦使乾坤之正途。”
這是包括三宗五家在內的諸多家族勢力教導弟子修行時,開篇的第一句話。
其實就是在向弟子說明整體修行的大概方向——即融靈至散靈的過程。
而在那個時候,其實並不存在什麼異修之說,所有的修行者都是按照這個步驟與程序進行修行。
地階屬融靈階段。
融靈,乃納天地精華鑄道基。
在此階段的修行,即是吸收天地靈氣入體,強化靈體,肉身,五感等各個方麵。
在到達一定的程度後,便是要突破天境。
天境的修行是散靈的過程,而散靈,則是將自身靈體散去。
散靈,並非舍棄或自殺,而是升華,化己身為天地靈樞。
而所有突破天境的修士,會根據其散靈前靈體的強弱,在散靈後類似是形成了一個“領域”,而此“領域”內的天地靈氣可以由修士自身隨意調用。
也因此,天境修士可以使用遠超自身所能容納極限的靈力,更能以天境偉力行參天之舉。
天境修士的強弱也與此有關。
在當時,這種修行方法是所有試圖登上仙途的人,所能走的唯一一條路。
也是被所有人都認可的一條路。
之所以認可,是因為在天境時的散靈,會讓自身靈力重新化為天地靈氣。
而這樣做,就相當於為天地補充自身在融靈階段所吸納的天地靈氣,使其進入一個良好的循環。
這個循環,對所有後來者的修行,皆不會有任何影響。
那個時候,不乏天資卓越之輩,勘破天境之障後,便欲行仙門宗室之分。
靈虛觀秉承“循天地之意誌,修自我之真途”,最早屹立於西洲之地。
而後亦有青雲劍宗以“劍承蒼昊,氣貫青雲,以鋒破妄,以心鑄真”於南野立派。
更有玄冰閣承“冰凝大道,靜契太虛,煉寒為骨,守一歸真”同樣於西洲落腳。
三宗率先成型,以其無上之仙法,境界之高超很快便吸引了兩洲之地的修士登門拜師。
因三宗珠玉在前,後亦有諸多宗門紛紛建立,但皆不如三宗威勢。
後,有宗室之人高呼“血脈承乾元,家道貫坤儀”,將在三宗之內修行的同宗之人請回,另立宗室,以求家族昌盛。
五家雛形便應運而生。
此時,整個天地一片欣欣向榮,蓬勃競爭。
但,時有一人於修行之中,忽而驚醒,哀乎己身。
有人出言問詢,那人遂言。
原來,在其修行途中,竟意外發現一事。
那便是,天地在對特定修士的靈氣調用似乎有異常之舉!
也因此發現,讓其得出一個石破天驚的結論:天道...有私
這一發現被迅速傳播,在當時所有修行者的心中都掀起了滔天巨浪。
有人驚恐,有人不屑。
因為當時所有人的觀點都是:天道至公,無私無我,運行日月,澤被蒼生。
但,這個消息卻在之後流傳的愈發廣泛。
也因此,在流傳的過程中,越來越多人的心中突然衍生出一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