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月色如水,韋小寶與蘇荃並肩走在回府的路上。多隆的複雜身份在他們心中激起層層漣漪。康熙設宴款待後,眾人散去,韋小寶與蘇荃回到府邸,開始整理東廠的情報。
“韋香主,”蘇荃輕聲說道,“多隆的立場確實微妙。他既是大明遺臣之子,又在大清立下過汗馬功勞。如今的他,究竟是忠於大清,還是另有圖謀?”
韋小寶搖了搖頭:“蘇姑娘,這多隆的心思,連皇阿瑪都難以捉摸。不過,從他對我們的幫助來看,他至少在某些時刻,還是願意站在大清這邊的。”
蘇荃點了點頭,她的目光落在桌上的一份東廠密檔上。這是從多隆書房中找到的,記錄了東廠在大清初期的諸多行動。韋小寶翻閱著密檔,突然發現其中一份奏折引起了蘇荃的注意。
“韋香主,這奏折上提到,多隆曾多次向康熙進諫,反對東廠的極端手段。”蘇荃的聲音透著一絲震驚,“看來,多隆並非完全認同東廠的做法。”
韋小寶湊近一看,果見奏折上詳細記載了多隆在康熙麵前的進諫內容。他建議康熙對東廠進行改革,減少對民間的監控,同時加強對東廠人員的監管,防止權力濫用。
“這……這與我們印象中的多隆大相徑庭。”韋小寶輕聲說道,他的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多隆的形象在這一刻變得立體起來,他不僅是東廠的掌舵人,也是一個有著自己理念和掙紮的複雜人物。
蘇荃輕聲說道:“或許,多隆的立場並非一成不變。他在東廠的歲月裡,既看到了權力的必要性,也目睹了其帶來的腐敗與墮落。”
韋小寶點了點頭,他突然想起,在漠北之行中,多隆曾暗中提醒他們注意東廠餘黨的動向。這表明,多隆在某種程度上還是希望大清能夠長治久安的。
“蘇姑娘,看來我們對多隆的了解還遠遠不夠。”韋小寶沉聲說道,“我們需要找到更多關於多隆的資料,才能真正揭開他的神秘麵紗。”
蘇荃點了點頭,她從懷中取出一枚玉佩,遞給韋小寶:“這是我在多隆書房中發現的,上麵刻著‘大明遺孤’的字樣。”韋小寶心中一動,這玉佩顯然是多隆的私人物品,與他的身世之謎息息相關。
“看來,多隆的家族背景,才是解開他立場之謎的關鍵。”韋小寶輕聲說道。他決定將玉佩收好,作為進一步調查的線索。
就在這時,府外傳來急促的馬蹄聲。韋小寶與蘇荃警覺地對視一眼,迅速藏好手中的密檔。隻聽大門外傳來侍衛的稟報:“韋大人,蘇姑娘,皇上緊急召見!”
韋小寶與蘇荃對視一眼,皆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震驚。他們知道,康熙的深夜召見,必有要事。
二人快步來到養心殿,隻見康熙已在殿內等候。康熙的麵色凝重,與平日的雍容大度截然不同。
“小桂子、蘇荃,”康熙的聲音透著一絲急切,“朕剛剛收到密報,多隆竟與鼇拜餘黨有秘密往來。你們立刻隨朕前去東廠,查明真相。”
韋小寶與蘇荃心中一凜,他們深知,這場圍繞多隆的謎團,即將徹底揭開。
康熙早已安排好了侍衛,在韋小寶與蘇荃的陪同下,一行人迅速來到東廠。東廠的夜色格外陰森,月光灑在古老的建築上,給這權力的漩渦增添了幾分神秘。
“多隆,你終於還是露出了真麵目。”康熙的聲音在東廠的大堂內回蕩。多隆早已等候在內,他的麵色蒼白,顯然已被康熙的突然到訪驚呆。
康熙徑直走向多隆,手中拿著一封密信:“這是朕剛剛收到的密報,上麵詳細記錄了你與鼇拜餘黨的勾結。”
多隆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試圖辯解:“皇上,這是誤會!我東廠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大清的穩定!”
韋小寶心中一動,他注意到多隆的桌上放著一份未完成的奏折,上麵赫然寫著“請求革除東廠,以正朝綱”。他心中一驚,這奏折的內容與之前發現的密檔中的奏折如出一轍。
“皇阿瑪,”韋小寶輕聲說道,“奴才曾在多隆書房中發現類似的奏折,看來多隆並非完全與鼇拜餘黨同流合汙。”
康熙的目光掃過多隆,落在那未完成的奏折上。他微微點頭,示意韋小寶上前查看。
韋小寶拿起奏折,發現其上的字跡與康熙手中的密信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這表明,多隆確實在東廠內部進行過改革的嘗試,但他的努力顯然被鼇拜餘黨所利用。
“多隆,”康熙的聲音透著一絲失望,“你為何要與鼇拜餘黨勾結?”
多隆雙膝一軟,跪倒在地:“皇上,微臣並非與他們勾結!多年前,微臣的父親在大明滅亡時,曾是東廠的高級官員。他一直希望微臣能保留東廠的榮光,但這絕非為了顛覆大清,而是為了在朝堂上保持一支獨立的力量,以備不時之需。”
韋小寶與蘇荃對視一眼,皆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震驚。多隆的這番話,終於揭開了他多年來在東廠的所作所為的真正動機。
康熙沉默良久,最終長歎一聲:“多隆,你的心思,朕明白了。起來吧,朕不會為難你。但東廠的改革勢在必行,你必須親手將東廠的權力交還給朝廷,並確保其不再成為威脅大清穩定的因素。”
多隆感激涕零,連連叩頭:“多謝皇上寬宏大量,微臣定當竭儘全力,輔佐大清。”
康熙點了點頭,轉身對韋小寶與蘇荃說道:“小桂子、蘇荃,你們繼續監督東廠的改革工作。多隆,朕希望你能以這次事件為鑒,真正為大清的穩定貢獻力量。”
多隆再次叩頭謝恩,康熙一行人隨後離開東廠。韋小寶與蘇荃對視一眼,皆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釋然。他們知道,這場圍繞東廠的風波,終於迎來了轉機。
隨著東廠的改革逐步展開,韋小寶與蘇荃繼續在朝堂內外奔走,為大清的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而多隆,也在韋小寶與蘇荃的監督下,致力於將東廠打造成一支真正為大清服務的力量。
喜歡鹿鼎記之四十二章經秘聞請大家收藏:()鹿鼎記之四十二章經秘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