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燈灣石碑取回的寶石被陳文灝小心地嵌在銅燈的基座上,寶石的光芒與金焰交織,在燈盞裡映出細碎的黑影——像有無數雙眼睛藏在暗處,正窺視著七燈聚首的光。
“這寶石能感知黑暗氣息。”艾莉絲的水晶球懸浮在旁,球麵上的黑影與燈盞裡的影重疊,疊出片模糊的輪廓:一群身披黑袍的人正圍著座熄滅的古燈,燈座刻著扭曲的符文,符文裡滲出的黑霧,與歸墟深處的瘴氣同源。
陳文瀚用短刀挑起燈影裡的黑霧,刀尖竟泛起黑鏽:“是‘噬燈教’。”他從懷中掏出塊殘破的布帛,上麵是獵頭族長老畫的記號,“雨林的老人們說,這夥人專搶古燈,用活人精血熄滅燈焰,據說他們的首領能操控‘燈煞’——就是被吞噬的燈魂化成的怪物。”
蘇櫻的琉璃燈突然劇烈震顫,燈壁的銀紋裂開細紋,像被無形的手撕扯。“他們在試探我們。”她指尖的銀霜凝結成鏡,鏡中浮現出燈灣外圍的礁石群:黑袍人正用特製的鉤子打撈海裡的櫻籽,鉤子上的倒刺纏著黑霧,接觸到櫻籽的瞬間,籽裡的光便黯淡幾分。
韋小寶突然想起顧炎武竹簡裡的批注:“噬燈教的老巢在‘無燈穀’,穀裡埋著曆代被他們毀掉的燈,怨氣重得能壓滅日月。”他摸出腰間的龍鱗,鱗上的齒印突然發燙,“他們的首領,好像和清廷的人有勾結,當年我爺爺就撞見過他們密談,說要‘斷儘天下燈,永絕反清火’。”
李維德將西洋燈的玻璃罩轉向寶石,罩上的櫻紋突然滲出金光,在地麵拚出張地圖:噬燈教的分壇遍布七處,每處都對著一盞神燈的舊址,像張網,正慢慢收緊。“最靠近燈灣的分壇在洛陽城外的破廟。”他指著地圖上的紅點,“那裡的燈煞氣息最濃,怕是已經開始行動了。”
陳文灝突然注意到,寶石的光芒裡,有個黑袍人的袖口露出半塊令牌——令牌上的紋樣,竟與《四十二章經》的封皮圖案有幾分相似。“他們不僅搶燈,還在找經卷裡的秘密。”他握緊銅燈,金焰突然竄高,“看來得主動出擊,不能等他們摸到燈灣來。”
當夜,陳文灝與陳文瀚帶著十名燈灣的壯丁,乘小船潛往洛陽分壇。破廟的殘垣斷壁間,果然飄著黑霧,黑霧裡的燈煞發出嬰兒啼哭般的怪響,正圍著盞殘破的琉璃燈啃噬——那燈的紋路,與蘇櫻的琉璃燈同源,顯然是洛陽分燈的殘骸。
“動手!”陳文瀚的短刀劈出金芒,刀風掃過之處,黑霧瞬間消散,露出底下的黑袍人。為首的人戴著青銅麵具,麵具上刻著噬燈教的符文,他冷笑一聲,揮手放出更多燈煞:“陳家的小崽子,終於肯露麵了?”
燈煞撲來的瞬間,陳文灝舉起銅燈,金焰化作道屏障,燈煞觸到光便發出慘叫,化作黑煙。但黑袍人的數量遠超預期,他們手中的彎刀都塗著黑霧,砍在屏障上,竟激起陣陣漣漪。
“拖延時間!”陳文灝對哥哥使了個眼色,暗中摸出顆三色櫻籽——這是臨行前蘇櫻塞給他的,說遇危時捏碎,能引燈灣的光支援。櫻籽捏碎的刹那,破廟上空突然亮起銀焰,蘇櫻的琉璃燈影在光裡浮現,銀紋如網,將所有燈煞困在其中。
麵具人見狀,突然吹了聲口哨,黑袍人竟齊齊後撤,消失在夜色裡。破廟的香爐下,留著張字條,是用燈油寫的:“七燈聚,燈魂齊,無燈穀裡,等你們來赴死。”
回到燈灣時,天已微亮。眾人看著破廟裡帶回的琉璃殘片,沉默不語。蘇櫻用銀霜修複殘片,卻發現裂痕裡的黑霧無論如何都除不去:“這是被怨念浸透了,除非……”她看向七盞神燈,“用神燈的光淨化。”
寶石的光芒突然變弱,燈盞裡的黑影愈發清晰。陳文灝知道,這隻是開始。噬燈教像群躲在暗處的老鼠,正盯著他們手中的燈,而無燈穀的真麵目,至今仍是謎。
他將銅燈掛在第七株櫻樹上,金焰與神燈的光交織成網,籠罩著整個燈灣。風吹過櫻葉,發出“沙沙”聲,像在提醒:敵在暗,我在明,接下來的路,每一步都得踩著光走,才不會墜入黑暗。
而遠方的無燈穀,黑霧正從穀底噴湧,穀口的石碑上,“噬燈”二字被新的血染紅,像在等待獵物上門。
喜歡鹿鼎記之四十二章經秘聞請大家收藏:()鹿鼎記之四十二章經秘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