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灣的秋意漸濃,傳承之櫻的葉片染上金黃,飄落時帶著淡淡的光屑,在地麵鋪成金色的地毯。陳文瀚站在櫻樹下,看著小燈盞和一群孩子圍著樹追逐光屑,銅燈的金焰在他掌心輕輕跳動,映出滿臉的暖意。
“文瀚,你看這株新苗。”林晚晴捧著一盆剛發芽的合歡櫻走來,幼苗的葉片上同時映著銅燈與護族燈的紋,“是用我們心光滋養的種子長出來的,它的光脈比普通幼苗更活躍,能自動吸收周圍的光粒子。”她將花盆放在櫻樹旁,幼苗立刻與老櫻樹的光脈相連,葉片瞬間舒展了幾分。
這日,燈盟收到一封來自極西之地的信,是當年遷徙到燈灣的阿古拉夫婦的孫子寫的。信中說,他們在西域重建了轉經燈坊,用燈灣的櫻籽油混合駝絨燈油,製出的燈焰能在暴風雪中穩定燃燒,還教會了當地牧民“心光燈語”,如今草原上的光脈已與燈灣相連,連最偏遠的氈房都能收到燈盟的消息。
“這就是薪火相傳。”陳文瀚將信遞給圍坐的守燈人,“我們種下的光脈種子,已經在遠方開花結果了。”他指著牆上的萬域光脈圖,圖上代表西域的區域正不斷亮起新的光點,“每個光點都是一盞新燈,都是一份延續的守護。”
韋小寶如今已是滿頭白發,卻仍每天泡在擲燈學堂,教孩子們擲燈輪的基礎心法。“現在的娃娃聰明,”他笑著展示孩子們的作品,一盞用竹片和彩紙做的燈輪上,刻滿了稚嫩的“心光紋”,“他們不用學那些複雜的招式,僅憑心意就能讓燈輪飛得又穩又遠,這才是真本事!”
蘇櫻的琉璃燈鋪早已傳到弟子手中,新一代的工匠在她的指導下,研製出能儲存心光的“傳燈晶”,將守燈人的信念注入晶體,讓偏遠地區的傳燈點也能感受到燈灣的光脈。“這晶體裡藏著我們的祝福,”蘇櫻撫摸著晶光流轉的晶體,“就像當年陳文灝前輩帶著銅燈開拓光脈,現在輪到我們把光送得更遠。”
李華元的醫燈坊成了江湖人心中的“安心處”,不僅治病,更教人心光修行。有個曾被燈煞侵擾的少年,在醫燈坊住了半年,不僅驅散了心魔,還學會了用醫燈的碧焰安撫受傷的小動物。“醫燈的真諦,是讓光走進每個生命的心裡。”李華元看著少年喂藥的身影,眼中滿是欣慰。
這年冬天,燈灣迎來了一場盛大的“傳燈大典”。來自江湖、歸墟、星瀚的守燈人齊聚傳承之櫻下,將各自的信物放入櫻樹的樹洞中——有西域的轉經燈碎片,有北境的冰燈草籽,有星瀚的星塵珠,還有小燈盞親手畫的心光符。
陳文瀚將銅燈的光脈注入樹洞,所有信物在光中相融,化作一道金光鑽進櫻樹的年輪裡。櫻樹劇烈震顫,無數光脈從樹乾蔓延而出,與萬域的光網相連,空中浮現出曆代守燈人的虛影,他們微笑著向眾人點頭,漸漸融入光脈之中。
“他們從未離開。”林晚晴握緊陳文瀚的手,護族燈的光與銅燈的光交織成環,“他們的信念早已化作光脈的一部分,永遠守護著我們。”
大典結束後,陳文瀚在櫻樹旁立了塊新碑,上麵刻著:“光脈綿延,不在一人之守;薪火永燃,在於代代之心。”碑前擺放著無數小小的燈盞,都是各地守燈人送來的信物,燈焰雖弱,卻在光脈中連成一片溫暖的海。
夜深時,陳文瀚與林晚晴坐在小院裡,看著小燈盞在夢中仍緊攥著迷你銅燈。月光透過窗欞,照在牆上的全家福上,照片裡每個人的笑容都被光脈勾勒得格外柔和。
“我們守的這一路,值了。”陳文瀚輕聲說。
林晚晴靠在他肩頭,望著窗外傳承之櫻的光:“是啊,因為光脈會記得,薪火會繼續,而我們的故事,會在每個舉燈人的心裡,永遠流傳。”
燈灣的夜靜謐而溫暖,傳承之櫻的光脈在夜色中緩緩流淌,像一條無儘的河,連接著過去與未來。陳文瀚知道,守燈人的使命從不是終點,而是讓光脈在傳承中永遠鮮活,讓每個時代的人都能在光中找到信念,在燈語中感受溫暖。
而這綿延的光脈,這永燃的薪火,會帶著他們的故事,繼續照亮萬域,直到每個角落都被光填滿,直到永遠。
喜歡鹿鼎記之四十二章經秘聞請大家收藏:()鹿鼎記之四十二章經秘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