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時,在山穀的時候大家都比較謹慎,準備也算充分。即使發生判斷失誤的話,後果也不太嚴重。
隨著攀登的不斷進行,高度不斷升高,勢能不斷增大,風險也不斷加大。
特彆是到達山頂的時候,如果發生判斷失誤的話,就可能是重傷,甚至是粉身碎骨。
我們在進行交易攀登的時候,更是如此!
首次攀登的時候,大家都是特彆小心,連1分錢都在計較,風險意識也特彆高,倉位控製也非常嚴格。
實戰中,首次攀登時都是少量倉位試探著進行,當下跌一點點就會斤斤計較,總是懷疑自己是不是判斷出錯了。
當取得上漲時,哪怕是小漲,心裡也是特彆開心,甚至信心爆棚,覺得自己看得非常準,同時開始幻想,如果我買進更多,是不是就可以發大財了!
於是,就信心滿滿地進行了加倉,越漲越加。不過這個時候,仍然保持一份謹慎,還是不會也不敢重倉攀登。
但是等到出現大陽線以後,市場開始吹捧這座山峰如何好,什麼題材等等,此時攀登者的信心更滿了,很多朋友就會非常果斷地進行了滿倉,甚至是采用杠杆融資。
市場呀,就是這麼奇怪,你少量參與的時候,真給你麵子。
當你重倉進來以後,行情馬上掉頭向下!
由於你重倉在相對高位加入的,持倉成本再也不是首次攀登時你位,而你重倉加入攀登時的成本了。市場稍微波動一小下,持倉就變成了虧損。
這是典型的攀登常態!心態上沒有調整過來,內心中一直在掙紮,掙紮中機會也就錯過了!
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不斷割肉反複割肉,永不服輸,最終本金腰斬甚至歸零。
另一種情況就是,對自己失去信心,不敢攀登了。因為無論選擇什麼山峰攀登,都是一個結果,買什麼套什麼!
麵對此種情況,如何處理?出現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阿民認為:
此類攀登者,事前沒有一個全麵的交易計劃,即使有交易計劃,也隻是關注明天的機會。
因為沒有行情的整體觀,所以,交易計劃也就缺乏全麵性和宏觀性。
這裡的宏觀性可不是經濟學上的宏觀和微觀的那個宏觀。
這裡的宏觀性,是攀登對目標山峰的總體設想,是站在主力的角度去宏觀設想,分析判斷主力準備在這裡打一場什麼類型的戰爭?
是一次小小的遊擊戰?還是來一場改變命運的解放戰?
朋友們還記得阿民在《一年十倍,a股牛股密碼》中的“烏雞變鳳凰之合成之戰嗎”?阿民可是把它當成改變命運的一場解放戰來對行的。
從發現主力,確定主力,分批建倉,跟蹤主力,與莊共舞到完美出逃,時間跨度超過2年。這是阿民在攀登中賺到第一桶重金,從此也就奠定了攀登生涯。
因為缺乏全麵思想準備和戰略思考定位,所以,製定的攀登計劃隻能是短視的!也注定是不可能抓住大行情的!
阿民去年在冀凱的布局就是當成大行情來而已的,所以,盤麵上的小波動小機會隻能當成t打天下的機會了,對於底倉的堅定性絲毫沒有影響!
前麵阿民已經說過戰略性思維的重要性,有了戰略性思維才能有戰略性攀登計劃。
我們的眼光才具有主力的視角,也才能把握住主力級彆的機會,才能真正做到與主力共舞!
隻有這樣,才不會出現文章前麵所說的典型情形,賺小魚變成了賠大魚!
類似的問題,阿民親眼目睹過,2017年11月7日,宇環數控峰開盤就攀登,結果就遇到連續大漲,11月9日重倉殺入,結果大家就知道了,撤離不及時就可能千萬重傷!
這就是短線投機變成重倉攀登的後果!臨時起意,往往會害死人,所以,任何時候都有攀登計劃,不同目的的攀登必須製定相適應的攀登計劃。
龍證指數十年不大漲,不能永遠不大漲,近一段時間的盤麵表現,似乎出現了昨天說的那一樣情形:
占據先機卻遲遲不唱響進攻的號角!
展翅欲飛態勢已出,就差一個點火發射!
但是,我們的底倉已經建好了嗎?戰略性攀登計劃落地了嗎?
總之,一句話,你準備好了嗎?
如果你一直都處於精神遊離狀態,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應該攀登什麼?應該投入多少兵力?
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宏觀設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