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一聽央視要專訪周溯,圍在他身旁的人瞬間激動起來。
要知道在當下這個時代,媒體遠沒有後來那麼發達,全國絕大多數老百姓了解外界信息,主要還得靠央視。
即便到了往後網絡媒體、自媒體遍地開花的時代,央視在國內的權威性依舊無可撼動。
周溯心裡同樣激動難抑,畢竟能登上央視,獲得國家層麵的認可,就如同有了一層有力的保障。
如此一來,以後拍攝一些稍顯敏感、更為現實的題材,操作起來也會容易許多。
看看第五代導演和第六代導演在國家支持力度上的差異就清楚了。
第五代導演都是先在國際上斬獲大獎,為國家爭得榮譽。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拍出一些較為敏感的題材,基本上也不存在被全麵禁止或導演被禁的情況。
就拿老謀子的作品來說,《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和《活著》,其內容實際上都相當敏感大膽。
可即便如此,老謀子依舊能保持一年一部電影的節奏,創作並未受到太大影響。
陳愷歌就更不用說了,那部《霸王彆姬》代表了一切。
然而第六代導演卻截然不同,或許是恰逢改革開放的特殊時代背景,他們早期的電影作品,幾乎都充斥著對國家的不滿情緒。
雖說他們自認為是以現實主義手法展現真實生活,可彆忘了,電影雖無國界,電影人卻有自己的祖國。
所謂改革開放,本質就是招商引資,吸引外資以推動國家經濟發展。
可第六代導演拍出來的畫麵,全是小偷、妓女這類內容。
這些確實是現實存在的陰暗麵,但他們拍攝的時機實在是大錯特錯。
就好比2023年那部火爆的電影《孤注一擲》,影片一經上映,東南亞地區的旅遊經濟可謂是遭受了一場“地震”般的重創。
為啥呢?
電影裡呈現出的一些情節,讓觀眾對東南亞的印象瞬間蒙上了一層陰影。這道理放在2000年初也是如出一轍。
想想看,要是電影裡老是展現一個地方充滿小偷、搶劫犯,誰還願意去那兒旅遊,更彆說投資了。就跟後來很多華夏人一提起印度、緬甸就心生顧慮不願前往一樣。
雖說咱華夏跟印度那種國家可不一樣,各方麵都甩他們幾條街,但就怕有些人專門說些黑話,惡意抹黑。
第六代導演在2000年初,大量拍攝這類充斥負麵元素的影片,就有點不合時宜。
他們本想展現所謂的“真實”,卻沒考慮到對國家形象和發展的影響。
在國家努力塑造良好形象,吸引外資、發展旅遊的時候,這種創作方向無疑是給國家發展拖後腿。
說到底,還是因為這些導演在國際影壇上沒站穩腳跟,沒有足夠的影響力成為國家的一張亮眼名片,所以一旦作品出現問題,被封禁也就成了必然。
可周溯就截然不同了,年紀輕輕就將金獅獎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