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冀州、潁川、襄陽等地區的才俊輩出,得益於當地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繁榮的經濟環境,穩定的大族根基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沃土。
可以想象,若十萬人口中能孕育一位傑出人物,那麼百萬人口則可能誕生十位,人口越多,人才湧現的概率自然越高。
因此,人才的分布與人口規模息息相關。
無論是經濟資源還是軍事潛力,人口始終是亂世中的核心資產。
這也是為何天道金榜賦予治理區域廣袤、子民眾多的諸侯更高獎勵的原因。
諸侯們麵對林楓驚人的戶籍數據,或震驚、或沮喪,皆因他們深知人口對於實力構建的重要性。
林楓坐擁龐大人口,意味著充足的兵員儲備與稅收來源,同時配合天道金榜饋贈的糧草軍械,無疑為他的擴張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過,儘管林楓擁有數以百萬計的戰馬資源,但對其他諸侯而言稀缺的戰馬卻未必是他最大的助力。
相反,其轄內西涼土地貧瘠、耕地稀少的問題愈發凸顯,糧草短缺成為製約發展的瓶頸。
即便天道賜予三百萬石糧食看似豐厚,但在養活千萬人口的前提下仍是杯水車薪。
長遠來看,僅靠外界支援難以維持長久發展,尤其是天道後續隻會提供微薄補助,如何自給自足才是關鍵所在。
諸侯們的目光再次聚焦於這一薄弱環節——糧草問題不僅關乎當下局勢,更決定了未來的成敗走向。
在諸侯眼中,林楓所獲的一成低保不過是杯水車薪。
這意味著,待天道金榜獎勵的三百萬石糧草耗儘後,他的擴張步伐必然放緩。
這一前景令諸侯們心生期待,隻要能延緩林楓東進的速度,讓他耗儘糧草,便可能遏製其統一進程。
甚至可能出現因糧草不足而導致內部叛亂的情況。
諸侯越想越興奮,因為他們意識到這是完全可行的策略。
關鍵在於阻止林楓奪取糧倉。
當前,林楓東進路上有兩個重要糧倉:一是董卓占據的關中,八百裡沃土曾是秦國一統六國的基礎;二是益州劉焉,被譽為天府之國,劉邦正是憑借此地崛起。
關中的地形險要,又有董卓麾下精銳騎兵守護,短期內林楓難以突破。
益州則有八百裡秦川為屏障,巴蜀地勢複雜,諸多天然關隘使西涼軍的鐵騎無從施展。
即便林楓擁有百萬大軍,進入川蜀也難有作為。
因此,諸侯認為即便西涼王全力攻打,後勤充足的情況下,也需多年才能攻克益州。
然而,當諸侯得知林楓治下還有一個相當於十個冀州產量的超級糧倉時,不知會有何反應?
林楓在尉犁郡讓張居正核查天道獎勵,隨後解散了眾人。
自從召喚出張居正後,類似後勤的事務都交給了他處理。
劉伯溫之前軍政一肩挑,讓林楓感到疲憊,如今有了張居正和王猛協助,政務壓力有所減輕。
但林楓認為麾下頂級文臣仍顯不足,目前僅三人,其中可用的絕世統帥隻有嶽飛一人,這在未來統一全國的戰略布局中略顯單薄。
儘管他也可以依靠其他超一流的統帥,但出於謹慎考慮,林楓更傾向於擁有更多絕世級彆的統帥。
嶽飛平定邊疆後將著手向東發展,而當前麾下僅有三位絕世謀臣和一名可堪重用的絕世統帥,顯然不夠。
林楓明白絕世謀臣相對容易獲得,但絕世統帥隻能依賴係統召喚。
曆史上,連曹操這樣的頂尖諸侯巔峰統帥值也隻有99,距離絕世尚有差距。
思索過後,林楓返回後院鍛煉,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積攢好運。
與此同時,在冀州鄴城的一處小院中,兩位青年正在對飲。
其中一位青年神情憂慮地詢問另一位是否已下定決心。
對方雖外表邋遢、神情憔悴,卻目光炯炯,展現出非凡智慧。
郭嘉嘴角微揚,輕笑著回應對麵青年的問題:"友若,你也清楚我這個人,從來不安於現狀,冀州留不下我。
"
青年聽後苦笑著搖頭:"不是冀州容不下你,而是你的心早已飄向遠方。
"
郭嘉對此並未爭辯,隻是爽朗一笑。
青年接著說道:"你說自己不安分,這我信。
但你的不安分也隻是因為還未找到歸屬感。
隻要找到合適的歸宿,你會比誰都穩重。
"
郭嘉立刻接話:"但如果想讓我郭嘉真正安定下來,需要一個能打動我內心的存在。
這樣的存在,可不容易遇到。
"
這位看似隨意的青年正是東漢末年的傳奇人物郭嘉。
作為曹操的重要謀士,他被譽為"鬼才",後世更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意指若郭嘉未亡,諸葛亮可能不會出山。
此時與郭嘉對話的是袁紹陣營的重要謀士荀諶,他是潁川荀氏八龍之一,也是"王佐之才"荀彧的弟弟。
曆史上著名的巧取冀州之計便是出自他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荀諶聽罷郭嘉的話,直截了當地說:"難道那個人不是已經出現了嗎?你的目標不是早已鎖定那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