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明九年,十一月廿二。
本就不怎麼平的地,再生波。
風華盟的聲勢之浩大,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他們以坤六區為中心,在紅日書院附近,修起了一個風華台。
風華台之上,有大儒辯經,有書生頌文,也有風華盟人在遊說。
他們呼籲,南疆人要自謀出路。
走上台麵的風華盟,四盟柱也悉數亮相,第一次展露出了他們的獠牙。
四盟柱,不分高低貴賤,即塞林,觀漆,祝瑤,黃郊四個人。
其中,祝瑤作為聖姑,她的聲威最盛大,不少人更是將之視為下一任大祭司。
以他們為首,他們廣泛聽取各方的意見,組織了一番大清洗。
四十三寨內,有不少惡貫滿盈之人被他們繩之以法,個彆還是當街斬首。
風華盟人的手段很簡單粗暴,但也有效,他們贏得了一部分民心。
不老山對此很不高興,風華盟的“逾越”,讓他們震怒不已。
第一寨,第十寨,第十一寨,第十二寨等在第一時間就發聲表態了。
他們堅決擁護不老山。
第二寨,寨主祝絕的女兒是風華盟盟柱,他會幫誰不難猜測。
雖然,他嘴上說的是不參與,但一旦遇上事了,他肯定不會坐視不管。
第七寨,也是同樣的問題,鎮牛王黃凶,他隻丟下了一句話。
“第七寨上下,以黃郊為首,無條件服從他的所有命令!”
第三寨,第八寨,他們的寨主就是盟柱,立場更是毫無疑問。
而八大王寨之中,剩下的就隻有第五寨,第六寨,和即將遞補的第九寨。
他們不用問,都是中立。
另外,第十七寨,三十九寨這種原來就中立的小寨子,自然也不會站隊。
隨著風華盟的強勢上桌,原本“牢不可破”的南疆內部分化,出現了三個派係。
擁護派,以第一寨為首,他們打擊風華盟,堅決擁護不老山。
反對派,以風華盟為主,宣揚蠻族風華,自由,輝煌,反對不老山的雙標。
雙標,即對內霸道,對外懦弱。
中立派,以第五寨,第六寨,第九寨為首,他們隔岸觀火,不關己事。
其中,中立派最弱,反對派次之,但他們的發展很快,來勢洶洶。
反對派與擁護派是對立方,而雙方力量,還有一定的差距。
擁護派,即不老山方,八衍氣境的高手,有三人:
大祭司。
大長老,耶桑。
第一寨,蠻熊王,圖列。
而上境也有數人,如除席望之外的長老,部分執事,風公子圖西等人。
反對派,風華盟,他們的頂尖戰力遜色,明顯處於劣勢。
他們沒有八衍氣境的人,就連七衍氣境,也隻有兩個“莫名其妙”的人。
夜鷹王,祝絕。
紅日書院,柏浩然。
之所以說他們二人“莫名其妙”,是因為他們並非風華盟的核心成員。
前者,是因為祝瑤是他的女兒。
後者,純粹是利益抉擇。
不過風華盟內,六衍氣境的武者倒不少,如:
第三寨,猛虎王,塞林。
第七寨,鎮牛王,黃凶。
第八寨,火猴王,觀漆。
火公子,祝武。
聖姑追隨者,晦朔老人。
第三寨,陸行鯊,可迪。
第七寨,膀上血眼,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