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張濟抬手整了整官服,將衣角的褶皺仔細撫平。
又伸手理了理官帽上的飾帶,確保著裝整齊得體後。
這才雙手抱拳,恭敬地行了一禮,隨後清了清嗓子。
然後聲音洪亮而沉穩地說道:“回稟殿下。”
“糧草器械一事,微臣定會竭儘全力籌備。”
“從糧草的采買、運輸,到器械的打造、修繕。”
“微臣定然都會安排得力人手,嚴格把控每一個環節。”
“儘全力確保按時送達前線,絕不讓將士們有所短缺。”
稍微停頓了一下,張濟眉頭微皺,神色凝重。
進階繼續緩緩開口道:“不過,老臣在近日收集各方情報、分析局勢後。”
“以為此次叛亂,或許與周邊勢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那些心懷不軌的勢力,極有可能在暗中支持、煽動。”
“企圖擾亂我大漢局勢,從中謀取私利。”
他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向劉燁,繼續說道。
“因此,老臣提議,不如我大漢派遣使者前往鄰近部落。”
“使者需能言善辯、洞悉局勢,向他們詳細剖析其中利害關係。”
“告知他們與叛亂異族勾結的嚴重後果。”
“以及與我大漢交好所能帶來的諸多益處。”
“從而孤立叛亂異族,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陷入難以收拾的局麵。”
“也好對邊軍和殿下收複失地,鎮壓叛亂減輕些壓力。”
張濟的話音剛落,大臣們就像炸開了鍋一樣,紛紛開始發表自己的看法。
有的大臣認為張濟的提議十分妥當,能夠從外部瓦解敵人的力量。
有的則覺得當務之急是集結兵力,迅速平叛,不應在外交上浪費過多時間。
還有的提出要雙管齊下,一邊籌備軍事行動,一邊開展外交周旋。
一時間,眾人各抒己見,爭論聲此起彼伏,禦書房內熱鬨非凡。
劉燁坐在主位上,認真聆聽著每一位大臣的發言。
他時而微微頷首,若有所思。
時而雙眉緊鎖,陷入沉思。
時而又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大臣們深入探討。
劉燁的腦海中不斷權衡著各種方案的利弊。
思考著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維護大漢的穩定與繁榮。
然而聽著眾人的談論,劉燁心裡則是一聲冷哼。
“哼,瑪德,老子到時候去了,通通殺掉。”
“殺不掉的通通給老子去挖煤,去修路,死了就就地埋了,廢物利用。”
而一眾大臣商討持續良久,窗外的日頭漸漸升高。
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有點不耐煩的劉燁則是猛地起身,雙手有力地按在桌案上。
身體微微前傾,目光堅定而銳利,仿佛能穿透一切困難。
隨後,他沉聲說道:“諸位所言,皆切中要害。”
“本太子深思熟慮後決定,由趙雲將軍率三萬虎賁軍為先鋒。”
“即刻著手準備出發事宜。”
“趙雲將軍英勇善戰、武藝高強,定能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打出我大漢的威風。”
“諸位對本宮的安排可有異議?”
一眾大臣聞言,紛紛連忙拱手高呼,“臣等附議。”
聞言劉燁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