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三年正月十七,文淵閣的地龍燒得滾燙,解縉的狼毫筆尖卻結著冰碴。案頭堆著從全國驛站快馬加鞭送來的古籍,最頂上那冊《雲夢秦簡》的竹片間滲出黑血——這是三日前錦衣衛從湘西古墓啟出的陪葬品,掘墓的十二名力士已全部暴斃。
道衍和尚的念珠聲在門外忽遠忽近:“解學士,陛下要的《永樂大典》總目,今夜子時前需呈遞。”
解縉咬破食指,在宣紙上勾出第七個朱砂圈。那些被各地官府強征來的典籍,凡帶圈者,抄錄後原本必焚毀——這是他與幽冥當鋪簽的第二十九樁契約。
玄武湖底的暗室內,青銅櫃台上堆著焦黑的《齊民要術》殘卷。當鋪掌櫃的指甲劃過泛黃的紙頁,夏代龍璽在燭火下映出詭譎的紋路:“今日典當物?”
“宋刻本《武經總要》,明初孤本《耕織圖說》,敦煌藏經洞《毗沙門天王經》……”解縉的官服袖口還在滴水,腋下夾著一卷裹屍布包裹的帛書,“共八千四百七十二冊,換《大典》總目編成。”
掌櫃突然按住那卷帛書。布匹散開,露出裡麵浸泡在屍油中的《青囊書》真跡——華佗親筆所著,傳說被曹操焚毀的醫典。
“外加這個。”解縉的瞳孔映著櫃台燭火,“換陛下永不察覺焚書之事。”
武英殿活字坊內,銅臭味混著血腥氣。匠人王恭把“朕”字模塞進字盤時,指腹突然被鉛水灼穿——那字模竟長出細齒啃咬皮肉!
“活字成精了!”
慘叫驚動整座作坊。八千枚字模在木盤上跳動,組成讖語:“靖難血未乾,永樂紙先紅。”趕來的錦衣衛亂刀砍碎字盤,卻發現每個碎屑都滲著朱砂,如凝固的血珠。
道衍拾起帶血的“棣”字模,背麵刻著甲骨文——正是幽冥當鋪的契約印記。他抬眼望向文淵閣飛簷,那裡懸著七盞引魂燈,照得琉璃瓦泛起青芒。
二月廿三驚蟄夜,金陵城南焚書場。
五千捆典籍在雨中悶燒,書頁蜷曲成灰蝶模樣。老儒生姚廣孝突然奪過火把,將《孟子》殘本按進泥水:“解縉!你可知燒的是華夏脊梁?”
火堆裡突然傳出嬰啼。一本焦黑的《列女傳》炸開,竄出三尺高的青麵童子,齒間咬著半截《孫子兵法》。錦衣衛的弩箭貫穿童子眉心時,它竟用血在灰燼上寫出:“文脈斷,白虹現。”
解縉袖中的當票突然發燙。他想起三日前那筆交易——八千冊典籍換來的不是平安,而是《大典》總目最後一頁的甲骨文附錄:“凡錄此書者,永世不得輪回。”
五月初八,奉天殿。
朱棣撫摸著《永樂大典》樣書,龍袍袖口的金線突然崩斷。他眯眼細看,紫檀封麵的雕龍眼中嵌著兩粒人牙——那是從《山海經》插圖上摳下的西王母侍者畫像。
“愛卿辛苦了。”帝王指尖劃過總目上的“幽冥”類目,“隻是這第七千八百卷《陰符錄》,為何用西夏文書寫?”
解縉的官靴滲出血水。他的腳趾已化作木雕——昨日抄錄《魯班書》禁章時,墨汁裡混進了當鋪的契約血。
永樂五年十一月十四,三千箱《大典》正本送入玄武湖密道。
解縉提著最後一箱跳入地宮時,青銅櫃台上疊著二十九張當票。掌櫃的影子在長明燈下扭曲:“契約完成,該收利息了。”
八千冊焚毀的典籍從地縫湧出,紙頁化作鎖鏈纏住解縉。他最後看見的景象,是《永樂大典》正本被嵌進永陵地宮的頂壁,每一冊封麵都睜開猩紅的眼睛。
【幽冥檔案·卷五·第三十九契】
當票編號:永樂癸未·麟字玖貳
典當物:曆代禁書原本八千四百七十二冊含《青囊書》屍油本)
所求:《永樂大典》總目編纂完成
代價:解縉永鎮地宮為守書傀;正本吸納文魂化作妖目
星應:奎宿裂,主文脈斷絕
違約罰則:活字食人,典籍化魅
喜歡星宿典藏錄:幽冥契請大家收藏:()星宿典藏錄:幽冥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