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有三家不同賬號的店鋪,有兩家是用同一個營業執照注冊的,有一家是用汪金智老婆的營業執照注冊的。
李易越看越心驚,三家不起眼的文具店,去年加起來一年的成交金額就有1300多萬。
在早幾年電商最火熱的時候,其中一家店鋪更是做出一年2100萬的成交金額。
這實打實的成交金額數據,每一條都清清楚楚地記錄在電商平台。
李易先對這次稅務局抽查的主體對象,進行十年的財務整理。
係統經過5分鐘整理分析後,得出一份曆年來的財務報表。
汪金智注冊的個體工商戶,名下的兩家店鋪,這十年來累計的成交金額高達1.6個億。
李易暗自想到,這稅務局不查他,查誰?
平均每年差不多就有1600萬的成交金額。
統計完數據,李易找到汪金智詢問道“汪總,你這金額有點大。你先把一部分有票據的單子提供給我。”
汪金智皺著眉頭道“有多少?”
李易把整理好的財務報表,遞給汪金智。
汪金智看完,難以置信道“沒有那麼多吧?”
李易好想吐槽對方,有沒有那麼多,你自己心裡沒數嗎?
“汪總,我想問一下,你這兩家店鋪,收款都是用同一張銀行卡嗎?”李易詢問道。
“不是,我每個月都會換不同的銀行卡提現。”汪金智回答道。
李易皺了皺眉頭道“不對吧,如果隻是換銀行卡提現,那稅務局那邊,早就應該盯上你了。”
汪金智沉默了會,才坦白道“我是找第三方公司,通過虛擬銀行過賬的。”
“難怪。”李易喃喃道。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汪金智這麼大的流水,提現進銀行卡沒有引起稅務局的注意。
李易和汪金智交談了幾句,汪金智起身說道“我晚上還有點事,我讓我妹協助你。你有什麼要求,直接和她提。”
“好的。”
隨後,汪金智讓剛才那名女主管進來,介紹道“這是我妹,汪金可。”
李易熱情地打了聲招呼。
汪金智和妹妹小聲叮囑幾句後,和李易打了聲招呼,就離開了公司。
汪金可熱情地邀請李易,到園區外麵的餐館吃飯。
李易看了眼時間,已經是晚上8.40分。他也感到肚子有點餓。
李易跟隨汪金可到餐館吃飯。
兩人邊吃邊聊,李易從談話中了解到更多信息。
汪金智在中專讀了一個學期,就輟學回家跟父母做點小生意。
父母是在學校門口開文具店的,他就在店裡琢磨著網上賣貨。那會剛好是電商發展初期,他靠著自己摸索,在網上開了第一家店鋪。
那時候電商平台上,就隻有他一家文具店。
汪金智很快就賺到第一桶金,他的店鋪迅速積累了大量客戶。他開始跳過一些文具代理商,直接和工廠合作,在網上代理各種品牌文具。
電商發展中期,在大家意識到電商勢不可擋後,好多同行瘋狂湧進電商平台。
這時候汪金智的店鋪,因為有早幾年銷量數據的支撐,常年霸榜銷量第一位。
這也導致他後麵幾年,迎來業務增長的爆發期。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文具源頭工廠親自下場,布局電商平台的銷售渠道。
他們店鋪的生意受到直接影響。
競爭對手開始大批量刷單,以及推出低價爆款的商品,迅速和他們搶奪市場。
汪金可告訴李易,這兩年他們公司的銷量也是大幅度下降。
就連公司員工,也少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