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吳景陽吃完飯,他帶著李易來到京都大學,人工智能大腦實驗室。
李易見到齊院長,齊國正把他帶到辦公室裡,寒暄客套了一會。
隨後吳景陽便帶李易,去參觀生物計算機。
“李易,我們根據你上次留下的數據,重新調整了一下神經元的排列,我們搞出了一台小型生物計算機。”吳景陽向李易介紹道。
“小型生物計算機?有多小?”李易好奇問道。
吳景陽賣弄了一下關子“等會我帶你去看,你就知道有多震撼了。”
吳景陽把李易帶到實驗室門口,李易交出身上所有的電子設備。
李易換好無塵服後,跟隨吳景陽進入實驗室。
李易再次看到那台,“巨型”的生物計算機。
那台是由人類一部分大腦,組成的生物計算機。
吳景陽和實驗室裡,其他研究員打了聲招呼,就把李易帶到實驗室最裡麵。
李易看到實驗室最裡麵,有好幾個研究員,圍繞著桌上一台長型盒子,在激烈討論著。
吳景陽和他們說了幾句,幾名研究員很快散開。
吳景陽指著桌上的長盒,自豪道“這是我們利用實驗室培養的,人類神經元進行信息處理,結合矽芯片技術,構建的小型生物計算機。”
李易驚訝地看著長盒子。
盒子可能就一個成年人的前手臂長。
李易讓係統進行分析。
係統彙報需要20分鐘時間分析。
李易有點驚訝,眼前這小長盒,係統竟然需要20分鐘分析。
“它能做什麼?”李易詢問道。
“它包含約100萬個,從人類乾細胞培養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被安置在59電極陣列上,能夠自主重組連接,模擬人腦的學習能力。”
“經過研究表明,它的神經元在有限,樣本下的學習速度,要優於深度強化學習算法dqn、a2c等,尤其是在實時任務,例如在遊戲模擬中表現更為高效。”吳景陽自豪道。
“你們給它取了名字沒有?”
“還沒有,他是我們受你大腦研究啟發後,做出來的一次新嘗試。”吳景陽回答道。
“神經元是怎麼在這小盒子存活的?”李易提出疑問。
“我們通過一套精密的生命維持係統,來維持培養的人類神經元,存活和功能穩定性。”吳景陽解釋道。
李易搖了搖頭道“說簡單一點,你說得太複雜了,我聽不懂。”
吳景陽想了一會,把自己知道的,儘量用通俗易懂的言語解釋道“我們使用定製化的營養液葡萄糖、氨基酸、生長因子等,通過微型泵持續循環,模擬人體內環境。”
“營養液會定期更換,避免代謝廢物積累。”
“會有什麼廢物產生?”李易好奇問道。
“生物係統運作,就會誕生乳酸和氨等等。”吳景陽解釋道。
“長盒子裡內置氧氣,和二氧化碳調節器,維持恒定的氣體分壓,確保神經元代謝正常。”
“溶解氧水平,會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防止缺氧或氧化應激。”
“整個係統采用封閉式培養艙,就是為了避免有細菌汙染。”吳景陽耐心講解道。
李易站在這微型生物計算機前,向吳景陽提問各種問題。
他有什麼不懂的,就直接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