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紅梅已經端坐在診案前。
與昨日不同,今日她麵前隻擺著一盞清茶,那本《瘴癘金方》的抄本已經讓她收到了懷裡衣服裡側特意繡的夾層袋子。
今天她就沒打算掏出來看。
其實一個病症的典型症狀就那幾個、處理方法也是幾個方子,有了昨日的實際操作、理論結合實際大大加快了紅梅的記憶速度,昨天夜裡的的時候她都已經能將那本內容不多的《瘴癘金方》全部背下。
她纖細的手指輕輕敲擊案幾,節奏輕快而篤定。
"“帶第一個病人進來。”她的聲音清亮有力,再不見昨日的遲疑。
藥童阿福領著一位麵色蠟黃的老者進來。
紅梅隻掃了一眼,便開口道。
“舌苔黃膩,眼白發黃,是濕熱瘧的症狀。”她不等老者開口,繼續道。
“昨夜發熱三次,每次間隔約兩個時辰,汗出不暢,可對?”
老者瞪大眼睛,連連點頭。
“小大夫說得一點不差!”
紅梅唇角微揚,提筆在紙上寫下藥方。
“三號方子略微調整,青蒿三錢,黃芩二錢,陳皮一錢半……”她的扭頭朝藥童吩咐,再不需要像昨日那樣遲疑不斷,還要反複對照醫書。
李大夫忍不住驚訝道。
“這劑量調整得恰到好處,比昨日還要精準。”
“昨日第一批病人,今早已經退熱了。”紅梅邊說邊示意藥童帶下一個病人進來。“王嬸家的兒子今早還喝了兩碗粥呢。”
王大夫聞言,急忙翻開昨日的記錄,對照著查看,臉上漸漸露出驚歎之色。
“確實,昨日的十七個病人,有十二個今早已經不發熱了。”
接下來的診治如行雲流水。
紅梅診脈的速度快了一倍不止,卻更加精準。
她時而讓病人伸出舌頭查看,時而詢問一兩句症狀,便能準確判斷病情。
更令人稱奇的是,她開始根據病人的體質微調藥方。
“這位大娘脾胃虛弱,青蒿減半錢,加白術一錢。”她邊寫方子邊解釋。“師傅的《瘴癘金方》上說,用藥要因人而異,不能死守成方。”
一位昨日被她診治過的農婦被攙扶著進來,臉上已經有了血色。
“大夫,我按你的方子吃了藥,昨夜隻發了一次熱,今早起來頭也不暈了!”
紅梅仔細為她複診,指尖搭在婦人腕間,片刻後展顏一笑。
“脈象平穩多了,再服一劑鞏固,明日便可回家調養。”
主營帳外漸漸排起了長隊。
昨日還半信半疑的病人們,今日都爭相要來紅梅這裡診治。有人甚至悄悄議論。
“這紅梅大夫的醫術,頗有四小姐的風範。”
午時剛過,一個意想不到的好消息傳來——昨日收治的一十六名重症患者中,竟有八人已經能夠下床走動了。
這個消息像春風般吹遍了整個隔離區,病人們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紅梅姑娘。”李大夫趁著診治間隙,忍不住問道。“你真的把那本《瘴癘金方》都背下來了?”
不僅僅是他,一側的王大夫對四小姐的著作也都非常好奇,但他們也不會冒冒失失地說想要看。
紅梅正在為一個孩童診脈,聞言頭也不抬。
“寒熱往來,發作無時,這是瘴瘧。”她一邊寫下藥方一邊回答。“那本書本來就不厚,症狀和方子都是有規律的,實際操作幾次就記住了。”
王大夫和李大夫交換了一個眼神,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欽佩。
要知道,在這個醫術秘而不宣的世道,能得名師真傳已是不易,而能在短短一日內將醫書融會貫通,更是難得。
能一日之內學會並能發揮理想效果的紅梅固然厲害,但更讓他們欽佩的還是光憑一本臨時寫出來的書就能教徒到如此地步的四小姐。
但是嘛……
四小姐讓他們驚歎的又不止這一次。
四小姐懂仙法的嘛,有什麼不可能的……
暮色漸沉,紅梅診治完了最後一位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