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老師給我擺龍門陣,1980年他們小學畢業,讀了五年該照個畢業照吧。當時小學是五年製,隻讀五年。現在是六年製,讀六年。可整個鄉村都沒一個照相館,更沒有照相師傅,一般老百姓連飯都吃不飽,那還有錢去買照相機操來耍喲。
“班主任劉老師下了很大決心,準備帶領他們畢業班五十多個小學生,從鄉下一直走路,走到縣城紅衛口國營威遠相館來拍畢業照,然後又一起走路回來。幺爸你曉得,每年學生畢業時都是夏天,且不說赤日炎炎的酷暑,更不說來去幾十裡走路的艱辛,但學生們除了照相讓他們快樂外,給他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因為沒有錢,也沒有糧票,每位同學都從家裡自帶米,到國營飯店裡調換米飯,有飯卻根本沒錢買菜,連五分錢一份的素菜都買不起,最多兩個同學湊兩分錢買點豆瓣,與白飯拌和著一起吃。有的學生連一分錢也沒有,就隻吃白飯。班主任老師看著非常心痛,於是花了三角錢請同學們吃了兩份麻辣血旺。據許老師說,那滋味真的是又麻又辣又鮮又香,簡直安逸慘了,是他這輩子吃到最好吃的東西。”東哥講完了許老師吃麻辣血旺的故事。
“唉,那時能讀完小學,都很不錯了。能夠有老師帶他們到縣城照相,那真是莫大的幸運。你曉得不?山王和新場裡麵的蘆蒿山,原來既不通公路,也不通水路,有的人活了七八十歲,一輩子也沒有走出過山,到過縣城,何況還能品嘗到縣城國營飯店的麻辣血旺,這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像碰到天大的好事一般高興呢!”王幺爸說。
“是啊,想起那麻辣血旺,不由得想起有一本著名的長篇革命曆史小說《紅岩》中的人物甫誌高和麻辣牛肉來。那時我讀初中,很愛讀書,很想看《紅岩》,可家窮又買不起,隻好到處去借,可到處都借不到。這本小說講的是江姐、許雲峰等革命先輩,在重慶渣滓洞同敵人進行英勇鬥爭的故事,我非常向往,渴望拜讀,可始終沒能如願。有一次,老師在課堂上講《紅岩》的故事,其中有一段說甫誌高不聽組織安排,在一個細雨紛紛的傍晚執意要回家。回家前在街上買了一大包牛肉,還是麻辣的。當甫誌高走到家門口,兩個特務突然出現,用槍抵著甫誌高,甫誌高嚇得驚惶失措,一大包麻辣牛肉‘卟’地一聲掉在滿是泥水的街上,散了一地。
“啊,麻辣牛肉,香噴噴的……,當時我聽到這裡,不由得思緒飛揚,多可惜的麻辣牛肉啊,吃在嘴裡,香在心裡,肯定又麻又辣,那滋味,不擺了……
“唉,當時隻想到麻辣牛肉的美味,根本沒想到甫誌高是何許人也?——革命叛徒,怎麼就隻想到他手中的麻辣牛肉,而不想想他的身份?當時正是文化大革命,抓階級鬥爭為綱,如果……彆人知道了,有不良用心的人去告發,那後果真的不堪設想啊!”東哥說完,胸口不停地起起伏伏,很不平靜。
“好在這一切都過去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現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都實現了,我們也感到很知足了!”王幺爸激動地說。
“走,我們邊走,邊繼續擺龍門陣。”東哥對王幺爸說。
“好。”王幺爸說,“當時,三路口國營飯店緊挨著的是威遠瓷廠,這個瓷廠是非常出名的,不僅生產粗瓷細碗、大小盤子,還有瓷瓶、瓷畫、瓷盆、瓷杯、瓷盅等等,遠銷西南三省和陝西等西北省份,被人們稱為‘威遠瓷’。其中1942、1943年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馮玉祥將軍來四川募捐,積極倡導節約獻金運動,將募集到的資金用於購買槍支、大炮和飛機,以支援前線戰士抗擊日寇,保家衛國。當馮玉祥來到我們威遠產煤最多、質量最優的威遠煤礦,工人熱情高漲,郭礦長帶頭捐獻,首次捐獻就達23.9萬多塊,而且還決定每月誌願捐獻2.8萬塊。這讓馮將軍非常感動,他特地在威遠瓷廠定製了刻有‘還我河山’的瓷瓶一對,贈送給威遠煤礦,以表彰威遠煤礦對抗戰捐獻做出的巨大貢獻。這對刻有‘還我河山’字跡的瓷瓶,如今還保存在四川省博物館裡呢。”
“嗯,這件事我也聽說過。威遠瓷廠我小時候還看過高高的煙囪冒出的滾滾濃煙,我母親還撿過廠裡丟棄不要,缺了一些角角,或驚裂)了一條縫縫的次品碗,拿回來當家用呢。”東哥說。
“三路口往西邊遠點是外西街、養路段、接官亭、水廠,再往外更遠就是鄉壩頭鎮西了。三路口瓷廠往下是三小,也就現今的西街小學,即嚴陵鎮中心校。這一片,是古代學生、秀才讀書學習的‘考棚’,後來成了威遠師範、威遠進修校、師培中心和縣教育局地盤,也是縣的文化活動中心。”王幺爸說。
“對對對,西街中部有個糧食局。記得當時糧食局旁邊有個餐館叫‘稻香村’,他們是縣城裡最早、做得最出名的小吃‘豬兒粑’首要誕生地。這兒的豬兒粑皮薄肉多,又香又糯,咬一口油直流,一直香到心裡頭,吃了一回想二回,至今嘴裡都仿佛還留有香氣。”看著糧食局大門口的招牌,東哥似還在回味豬兒粑的香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惜這店子早就沒乾了。”王幺爸說,“糧食局對麵,還有縣武裝部、縣公安局,縣人大、縣政協,以及縣委、縣政府駐地,這些機關單位有些搬走了,有些似乎還沒怎麼變,幾乎是老樣子,隻是人來人往,不知換了好多回了。”
“嗯,縣政府正對麵是百貨公司早晚門市部,原來是賣早餐包子、油條的,記得那時有個師傅,隻知道他姓鄭,但不知道名字,我們喊他‘鄭絡耳胡’,他炸的油條、油果子又香又甜又大個,非常好吃。”東哥說。
“縣政府斜對麵是國營百貨公司,店堂很寬很大,上下兩層,設有批發部,倉庫在接官亭。他們的貨又多,品種又齊全,價格還相因。當時沒有個體戶,百貨公司僅此一家。鄉壩頭的農民偷偷賣個竹編‘火兒’烤火籠)、背篼、扁擔,雞蛋鴨蛋、糧食啥子的,工商所還要突擊檢查,抓你投機倒把,割你資本主義尾巴呢。”王幺爸繼續擺。
“就是、就是。”東哥點了點頭說。
“當時百貨公司是獨門子生意,生意非常好,人來人往,熱鬨非凡。百貨公司還時不時地舉辦展銷會、物資交流會,甚至組織到區、鄉供銷社擺攤設點,特彆是逢年過節,如五一、國慶、元旦、春節,鄉壩頭是每七天逢一場,趕一次集,逢場那天更是擠爆花一樣,人山人海,簡直要把人擠得抬起來,腳不沾地地推著你走。展銷會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生活,也活躍了城鄉經濟流通,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王幺爸高興地說。
喜歡王二哥歪傳請大家收藏:()王二哥歪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