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秩序東哥詳細述說
“好的,下一個是搭棚,一般分為幾種。有的隻搭平棚,講究一些的搭‘起脊棚’,帶花活。有的搭暖棚,兩麵包細席,設天井子,吊藍團鶴天花板。大門口的棚要搭過街樓,起樓子及過脊,掛五彩網。院內棚安裝五彩玻璃窗,有的紮月亮門帶欄杆,月台靈台)錦地錦帶欄杆,棚內寬敞亮堂,可掛祭幛、挽聯及念經時的‘水陸’。此外為招待吊唁親友,在開闊地方搭客座大棚及小灶棚。”東哥說。
“講究的太繁瑣,我們要求簡潔但不簡單,莊嚴而隆重即可。”王二哥說。
“可以,可以。”東哥繼續說,“然後是租桌椅板凳,在靈桌上擺五供盤、茶壺、茶碗等用具,招待吊唁上香者休息、喝茶、打牌和一日三餐的齋飯供應。”
“這些專門請辦鄉村壩壩宴的廚師張長山辦理,具體由萬裡兄弟負責。”王二哥說。
“另外,買白貨,凡是喪事過程中用的東西,如望山錢、火炮、錢紙、蠟炷、香、麻線、油燈、瓦盆又叫喪盆,是棺材出堂時孝子摔的盒)等,古時候講究的一般用喪榜架,出殯時要旗、鑼、傘、扇、雪柳及各種出殯時儀仗用具、用物。請吹鼓手,一種是吹奏‘大樂’班子,使用嗩呐、長號、大鼓、大鑼等;另一種是細樂班子,樂器有笙、管、笛、雲鑼等,俗稱‘十番樂’。訂紮彩,即紮靈房、紙人、紙馬、紙車、紙製用品等。紮得精細的高如真人,著絲、麻、綢等衣服,又有紮金山銀山、樹木,以及房屋、室內全堂家具等等,按需訂作。”東哥說。
“凡是喪葬所需用品請羅三道士,由他組團一條龍服務,購買物品也由他們一並聯係,最後算賬,這樣灑脫點。”王二哥說。
“還有壽衣,死者的壽衣頗為複雜。”東哥繼續說,“民國以來不管死者過去有無功名,一般大戶人家都按官服穿戴。男性共穿七件,布質單褲褂一身,綢質月色上有小圓壽字的棉襖褲一身,藍色綢質壽字長袍一件,繡花平金花袍一件,天素色褂子一件。上衣都沒有領子,不釘扣絆,頭上戴紅纓子官帽,腳穿朝靴,內有棉襪子,戴朝珠。如有功名則更麻煩,武官則是武將穿戴。女性也是七件,內穿布褲褂、棉褲襖、大棉襖、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繡花,頭戴鳳冠,披霞帔,還要蓮花墜一個、如意簪一支、九連環一個、鑲珍珠耳環一副,上述都是赤金的。其鳳冠有用點翠珠花的,九連環有用檀香木製的。配飾方麵,珍珠有它的許多用場,如男女鞋尖上各釘一粒,在人口內含一粒,這種排場也不過是顯示其闊綽,彆無含義。再就是所謂‘鋪金蓋銀’。黃色綢子壽字棉褥子一件,白綢子壽字寢單一件,另備海褥海被各一件,都是紅綠綢繡花平金,上繡海水江牙涯),分七雲、九雲,雲越多價錢越貴。海被上邊有一圓孔,可將死人臉部露出,上再敷陀羅被一件黃色綢子印佛像及往生咒花紋等),再就是頭枕、腳枕,都用黃綢子作成,立體、浮貼蓮花,並用各色綾子包鑲在蓮花瓣上。女姓壽衣則為漢裝。”
“以前年代整得太複雜而繁瑣了!”王二哥說。
“嗯。”東哥繼續說,“室內布置上,人死之後各屋裡所有鏡子、懸掛的字畫、箱櫃上的銅活全用白單子蒙上或糊上,桌上擺的帶有彩花的擺設都轉向後麵,重孝子屋內的床單、門窗掛簾、椅套墊等全部換上白布的。外廂布置上,所有各房門都用白紙封其中心,像貼春聯一般。街門的門框、門心也封白紙。”。
“哦,這些東西都沒有聽說過。”王二哥說。
“按照古儀,還有很多東西。”東哥說,“準備了上述東西,下麵便開始向親戚朋友報喪。舊時候報喪帖是粉色紙條,以家中老仆人的名義出帖,其內容為:家老爺或老夫人、大老爺、大夫人)諱xxx於x年x月x日x時壽終正寢,訂於x月x日x時大殮,特此奉聞。家人xxx叩稟。其帖一般到印刷局,或自己油印趕印若乾份,分送親友,以此迎接吊唁之人。再立喪榜,喪榜形似舊式大帽鏡,上裝一花牙子帽,高約5尺左右,寬3尺,中心用白紙寫文,放在大門內。後掛佐錢紙,黑漆木杆,頭裝白銅如意鉤,掛上白紙一縷上琢錢印),每串三條,角相連,下端剪成尖頭形男性)或凹形女姓)。按死者年歲而定條數。插在木座上,以男左女右置放大門過道。並立幡杆,在大門外用三棵杉篙,上塗白粉,男左女右立好,杆頂裝一紙糊的‘童子騎仙鶴’。注意,如死者父母均在世,不封門,不立幡杆,其靈床也不能停在過堂屋,要停在旁屋。”
“現在基本上不搞這些,形式和程序都簡單化了許多。”王二哥說。
“對,在古時候,按照禮製,肯定要嚴格得多。”東哥繼續說。
“接下來是小殮,在老人斷氣前開始為死者理發、刮臉、淨身,女性要梳好頭。之後先由孝子孝女替老人穿小衣,外邊各層壽衣則由忤作辦。
“領香,人斷氣後,點燃一股香,由屋內送到大門外,扔在街上。同時燒紙人、紙馬、紙轎,意思是叫死人騎馬坐轎走。而由床上移到吉祥板上時,也要請陰陽先生看好方向,此曰‘正寢’。壽衣穿好,在其袖內放燒餅一個,左右手各放一金銀元寶。靈前有小桌,上放香爐、燭扡、油燈、白蠟、供果。點上一支倒頭香燒兩頭),然後一張張地燒紙錢,未大殮不得供飯食,大殮後燒紙才能卷起來燒。
“獻孝與送孝,獻孝是外姓人親戚)穿孝,是由孝子或孝婦帶著仆人或茶房)捧一木茶盤,上放孝服,走到人家麵前先叩頭。茶房一舉托盤,穿孝人接過,茶房幫助穿好。另外是向姑老爺或孫姑爺獻孝服,孝子比姑爺輩多大都得跪獻,叩頭孝子孝婦見了親友和吊唁的人行禮,都是雙腿跪,其他穿孝的本宅男女行禮是單腿跪)。有句諺語叫‘孝子頭,滿街流,見了誰都先叩頭’。姑爺輩的人穿漂白布做的常服大褂,黑色線羅馬褂,帽子上加一條漂白布箍,腰係漂白腰帶,孫姑爺則在背後加一紅絨球。
喜歡王二哥歪傳請大家收藏:()王二哥歪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