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詩詩期盼的目光下,秦問緩緩開口道:
“你譜曲的時候,想得太複雜了!”
“古風類的歌曲,要遵循五聲音階去進行創作!”
“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
“嗯!”
“可是,秦老師,這樣難度反而更大了吧!”
“的確,所以,可以適當的加入變宮、變徵……來形成七音框架,乃至在七音框架的基礎上,再加清角、濁角來形成九音框架!”
“這樣,原則上還是再用五聲音階,可我們用的音也多了,其實也和我們尋常的doreifasoasi差不多了。”
“嗯,的確是這樣,秦老師,我其實也嘗試過這樣進行創作,可創作出來的作品,依舊不太理想。”
李詩詩不愧是一直鑽研這方麵的,基本上秦問一點,她就明白秦問的意思,這倒是省了秦問不少功夫。
“這就要涉及到對咱們傳統民樂的熟悉了,很多時候,不是你創作的曲子不行,而是編曲沒做好!”
“從你的文學功底看,你應該是在古文文化方麵專研太深,對民樂這些不怎麼了解吧?”
“嗯,我就了解了它們的起源、發展這些,然後就是基本的音色了。”
“說實話,上次秦老師在直播間關於民樂的那些總結,對我有很大的啟發呢!”
李詩詩沒有不好意思,極為認真地回答著,儼然一副乖學生的模樣,還是特彆優秀那種。
“那作詞方麵我就不多講了,這些反正你應該都理解,總之,什麼自然意象、曆史典故、人文雅事,古詩詞這些統統都能用上。”
“然後就是詞格規範問題,平仄交替要遵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原則。”
“對仗要工整,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最後再注意意境留白的問題就行。”
“至於編排……”
秦問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方麵……不是專業學習過,光靠自己嘴巴這樣講,她也不太可能立刻學會啊!
“我就這麼跟你說吧……”
“幾個核心樂器你記住,古箏,一般將它作為旋律骨架,箏作為節奏骨架,笛簫主控氣韻流動
“然後這幾個特色樂器你記住,用來點綴很不錯,箜篌它的音色自帶空靈感、羯鼓節奏頓挫、琵琶敘事性超強。”
“最後,在前麵的基礎上,你可以試著去用電子合成器模擬編磬、古琴泛音、音牆等這些來營造宏大場景。”
“最後這一步,慢慢調到自己滿意的感覺就行,這是個細致活。”
“嗯嗯!”
李詩詩連連點頭,不知道什麼時候掏出了一個筆記本,刷刷刷地把秦問說的都記了下來。
“我聽你的作品,還發現一個問題,你旋律的節奏處理有不行!”
“旋律設計你記住,節奏方麵的話,四言律動,五言變奏,還有長短句結合。”
也就是44拍強弱交替,58拍切分節奏,散拍與均分交替!”
“轉調方麵……漸變轉調:通過共同和弦過渡,比如c大調到d小調的轉變。”
“離調處理:借用羽調式中介音構建懸念”
“循環轉調:五聲音階的螺旋上升式布局。”
“就這麼多吧,後麵的,你回去再嘗試一下看看,對了,歌手的表現也要重視一下,有些音色真的不適合唱古風。”
一通下來,秦問感覺自己的喉嚨有些發乾,不覺間喉結湧動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