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問不知道張箐在想什麼,見父女倆沒再說啥,專心乾起手中的活來。
拔毛之後,拿讓張箐拿了一個鋁製小鍋,倒了點白酒點燃將雞身上的絨毛烘烤乾淨。
“叔,家裡還燒火沒?”
“爺爺家有,怎麼了?”
“這雞頭的位置,這樣弄不乾淨,用火鉗燒紅了燙一下。”
“喔,就在這裡,這個房間就是夥房,火鉗就在裡麵。”
“好嘞!”
秦問也不耽擱,直接進去,果然裡麵燒有煤火,找到火鉗插進火裡燒著就往外走,這裡麵實在是太熱了。
“小問,來和我拿點東西。”
“呃,叔,這是乾啥的?”
“抬過去生火,直接在地板上燒會炸的,很危險,有這個也好放鍋。”
“這……我看著怎麼像是個鐵桶的樣子?”
“就是鐵桶,我自己改成這樣的,像今天這樣子吃的時候方便!”
秦問看著這鐵桶給改成火爐的東西,底部往上二十公分左右的位置焊接了鋼筋作橋,一條條間隙一樣寬。
底部三個方向還分彆開了洞,方便掏出上麵落下來的灰燼。
當然,這本就是進風口,也方便用鼓風機這些,彆說,手還挺巧。
最主要的是,還在兩邊加了兩個耳朵,方便搬運。
不過,看這爐子的樣子,明顯不是第一次用了,看來張箐家這裡經常這樣搞啊,難怪會專門弄這樣一個爐子出來。
“在哪兒搞來的這麼大的鐵桶?”
秦問正搗鼓著桶身上開的一個門,在焊接的鋼筋之上,這明顯是添柴火的地方。
“煤礦上搞來的,那些人經常來家裡弄點花花草草的,我給他們送去的時候看到這桶,一開口他們直接送我了。”
“怎麼樣,改得可以吧,這適合燒柴火。”
“可以,不過難得才搞一次這種吧,找個車輪的鋼盆也可以燒嘛。”
“不不不,那個太矮了,蹲著吃不舒服,就算你下麵用磚搭也矮,而且添柴不方便。”
“還有,你看這些油汙,像是不常用的樣子嗎?”
“這一大家子人,經常不是燒烤就是一起吃火鍋的。”
“箐箐他們這一代的,誰在哪裡買了雞鴨鵝什麼的,都想著兩個老人,經常拿來這裡弄大家一起吃。”
“原來是這樣,不過雞還用買?我看下麵這林子裡不有好多嗎,應該是家裡養的吧?”
“是,家裡養了幾隻,奶奶也養了幾隻,其他的,應該是前麵他們家的吧!”
“家裡有,他們還是喜歡自己在外麵買,一來吃家裡的,給二老錢他們也不要。”
“二來嘛,一個個喜歡聽人家瞎吹,說是啥雞啥鴨的,多少年多少年的,其實人家就是為了加錢而已,我還能不知道麼。”
“你把爐子搬過去,我搬柴!”
“謔!這麼多柴?”
秦問這才注意到,這一整麵碼得整整齊齊的全是柴,還是劈好每一根大小長度都差不多的那種。
“山上砍的樹,我開箐箐她伯伯的三輪車拉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