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邦克成為美聯合軍的總指揮後,他將原來自己在第8集團軍施行的那一套作戰方式,向全軍推廣。
徹底將遊擊戰,運動戰的精髓發揚光大,最重要的是這個邦克的戰場嗅覺十分敏銳。
當他獲悉誌願軍後續二個兵團的生力軍抵達前線後。
他就知道此時的誌願軍已經有了一定的反擊能力,故而他第一時間調整了作戰策略,不僅停止了攻勢,甚至開始轉入防禦模式。
為了防止誌願軍反撲,美聯合軍指揮官邦克,決定將麾下的部隊,合計6個軍,共18個師又4個旅,共計35萬餘人。
他將美第1軍部署於臨津江的兩岸,以及漣川地區。
第9軍部署於漣川至華川一帶;
第10軍和南韓的二個軍團部署在楊口、杆城一帶;
至於純機械化的美騎1師,以及被譽為王牌的空降第187團,再加上南韓第2師作為後備部隊,暫時部署在水原和原州。
誌願軍方麵,因為在第4次戰役中,東西兩線的各個作戰部隊,經過不斷的阻擊和拖延,為了後續部隊集結爭取了時間。
目前整個誌願軍1線作戰部隊,在原先的6個軍基礎上,又增加了11個軍,外加個炮兵師,再算上北韓人民軍的3個軍團。
總兵力達到了驚人的75萬餘人。
此時誌願軍的兵力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
不過地麵兵力雖然占據絕對的優勢,但是新入朝的第19兵團和第3兵團,基本都是些新兵,他們和之前的第13兵團不同。
他們無論是在地形,還是作戰方麵,都存在一定欠缺。
尤其是目前誌願軍的後勤保障,暫時沒有任何重大的改善,當前也隻是處於一個最低限度的保障而已。
而組織方麵提倡在短期內解決半島戰役的策略,故而發電報給誌司,要求在美聯合軍後續部隊登陸前,予以還擊,爭取奪回整個半島戰場的主動權。
此時位於平康的誌司臨時指揮所內,一眾兵團正副指揮,以及各軍的軍長,政委都聚集在這裡開會。
誌司主要領導主持了這一次的會議,
”同誌們,抗美援朝第四次戰役徹底結束了,對於這一場戰役,咱們誌願軍也有高光的表現,當然也有暗淡無光的地方。
首先我要在這裡著重表揚一下38軍的李雲龍同誌,他率領38軍在橫城反擊戰中,表現十分突出,甚至先一步預判了邸平裡美軍的態勢。
雖然邸平裡一戰失利了,但李雲龍同誌並沒有任何責任,相反他們在漢江阻擊戰中成功拖住了美第9軍40天,為我後方部隊轉移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聽到誌司領導上來就是對李雲龍一頓誇,這讓在場其他的乾部們羨慕壞了。
在誇完李雲龍所在的38軍後,主要領導直切主題,
“同誌們,目前我軍已經在前線集結了將近75萬的兵力。
根據組織的最新指示,他們希望我們能儘快發動第五次戰役,徹底突破美軍的防線,爭取在短期內結束這一場半島戰役,儘可能的避免半島戰役進入一個長期消耗狀態。
為此,我決定以19兵團,第3兵團,第9兵團3個兵團作為主力。
至於北韓人民軍的3個軍團作為策應,對美軍防線發動猛烈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