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司主要領導看到在場的一眾領導乾部都不吭聲,立馬主動詢問起來,
“各位,你們什麼情況,怎麼一個個都不吭聲?”
誌司主要領導見沒人吭聲,立馬看向了第19兵團指揮何楚,
“何指揮,李雲龍他們獲得了這麼大的一個功勞,不應該好好的獎賞一番嗎?”
何楚不是傻子,他何嘗不明白誌司領導是什麼意思。
麵對在場眾人赤裸裸的目光,何楚深吸了一口氣,作出了回應,
“主要領導,其實按照何副指揮的這次作戰表現,確實立了大功兩件,
一件是奪取了白熊山,為我軍開辟了新戰場,另一件是守住了白熊山高地,守住我軍勝利果實,確保我軍陣地防線不丟。
就這二大功勞,升他作為指揮的話,確實是夠了。”
誌司主要領導剛才故意點名何楚,要的就是他的這句話。
待他把話說完後,立馬接過了他的話題繼續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何指揮,剛才說的很對,按照這兩個功績來看,李雲龍同誌確實有資格晉升為指揮。”
誌司主要領導剛把這話說完,立馬便有領導提出了反對,
“主要領導,我不同意直接晉升李雲龍同誌為指揮。”
誌司主要領導一聽對方這話,眉頭一皺,他似乎早知道會有人反對,
“這位同誌,說說你不同意的理由。”
“領導,李雲龍同誌在此次秋季作戰的出色指揮,大家確實有目共睹。
但是晉升兵團指揮,這指揮的可不是幾萬人,而是幾十萬人,很顯然這需要一個性格相對沉穩的指揮官來擔任。
李雲龍同誌雖然指揮能力出色,但是其早些年的風評並不好,當年在抗日時期,在攻打平安縣城的時候,就曾多次無視上級命令,一意孤行。
如果他晉升為兵團指揮,也來這麼一出,那試問我們該怎麼辦?”
這位領導提出的這個問題,無限的將李雲龍的個人問題放大了。
其實之前何楚之所以不主動替李雲龍請功,多半也是有這個原因在裡麵,畢竟這一次可是晉升指揮,這不僅僅需要資曆,能力,戰功,最重要的是需要山頭。
原本李雲龍在抗戰結束後加入了中野,也就是後來的2野,後來他又去了華野,也就是後來的3野。
參加抗美援朝後,他現在算是4野的人,但是他並沒有明確表態自己是幾野的,這也讓那些領導分不清這家夥是哪個山頭的。
對於這樣搖擺不定,沒有具體山頭的,那些領導自然是不可能拉他一把的。
故而才有人唱反調的情況出現。
眼瞅著李雲龍晉升之路要黃了,誌司主要領導再次發話力挺他,
“這位同誌,我不同意你的這種說法,你這是在用門縫看人。
雖然李雲龍同誌在抗戰時期,確實存在不少紀律問題,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這恰恰是對李雲龍同誌的一眾鍛煉和磨礪。
經過內戰以及抗美援朝的沉澱,李雲龍還有你剛才說的那些問題麼?
不要老是拿舊黃曆說事,咱們要公正客觀的看待事實,你非要這麼說的話,我們隊伍當中還有很多是舊社會軍投誠過來的麼,難道他們也都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