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啟明科技積極與香江的各大高校,以及全球部分高校展開合作。
通過這些合作,啟明科技取得了許多實驗成果,電腦和手機的推出,這些高校合作實驗室都提供了巨大幫助。
這讓張啟明深刻地認識到產學研一體化所帶來的巨大優勢。
不過,張啟明心裡很清楚,這些高校並不是他自己的,他無法完全掌控。
一旦某一天他被封殺或者遭遇其他不利情況,這些合作高校是否還願意繼續,與啟明科技保持合作關係,就很難說了。
為了確保公司的長遠發展和人才儲備,張啟明才決定收購一所學校。
這樣一來,他就可以自己培養所需的專業人才,而不再依賴外部高校。
事實上,企業為了培養人才,而自行創辦學校的做法,在國外已經非常普遍。
全球範圍內有許多知名大學實際上都是私人學院,它們的背後往往都有企業的支持和推動。
特彆是在米國,這種現象更為常見。
像哈佛、斯坦福、卡內基梅隆等全球頂級學府,都是由企業在背後創辦而成的。
這些企業創辦學校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實現與自身企業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從而推動企業的創新和發展。
對於啟明科技來說,產學研一體化的模式,不僅有助於孵化啟明科技自身,同時也在孵化著學校。
啟明科技學院,指不定哪天隨著,啟明科技的不斷壯大,也能成為全球頂尖學府。
啟明科技學院可以為公司,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公司同樣為學校提供實踐和研究的平台,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張啟明深知實踐對於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因此他旗下的各個公司,都可以成為啟明科技學院的學生們實踐平台。
這個平台不僅讓學生們,有機會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項目中,還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在產學研合作項目中,學生們能夠親身接觸到張啟明旗下各公司的實際需求,以及行業前沿技術。
這樣的經曆不僅有助於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還能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啟明科技公司的運作和文化。
將來這些學生畢業之後,相比其他公司,他們更能夠融入張啟明的各企業之中。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啟明科技能夠逐漸擺脫對張啟明個人的依賴。
即使將來張啟明的記憶不再發揮作用,他旗下各公司依然能夠站在世界頂端,獨立發展。
當啟明科技學院成功孵化後,開始從全球範圍內吸納優秀人才時,這所學校將真正成為一個強大的知識寶庫。
到那時,它就能夠替代張啟明的大腦,為他旗下和公司,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思路和解決方案。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的智慧再強大,也難以與群體的智慧相抗衡。
每一所高校都像是一顆最強大腦,它們彙聚了眾多精英的智慧和經驗。
啟明科技學院一旦完成蛻變,積累了足夠的底蘊,就能夠根據張啟明公司需求,靈活調整學科設置和研究方向。
再借助研發基地與啟明科技學院合作,張啟明公司就能夠及時獲取先進的技術,和創新成果。
開發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