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明沒想到自己聲東擊西,老丈人霍華德公爵打輔助,鐵娘子居然就主動將大東電報局送到他嘴邊。
英倫政府同意出售大東電報局,這意味著最大的政府障礙,已經可以排除。
接下來具體的收購價格,這需要不少時間談判。
張啟明沒有親自去談判的意思
他從智囊團和環宇通訊當中,挑選了一批精英組團去和大東電報局談判。
自己則是清閒下來,跑去為麗莎母子置辦產業。
為此,張啟明從自己私人金庫中,拿出100億英鎊,向麗莎成立的金星資本注資。
注資完成之後,張氏家族獲得金星資本51股份,麗莎個人持股49。
隨後,張啟明又在金星資本之下,成立了一家金星公共公司。
以這家公司名義,開始在英倫瘋狂並購水、電、氣相關業務。
張啟明就是要計劃走後世李超人的路線,大力投資英倫公共產業。
英倫從80年代初,就開始瘋狂的進行私有化改革。
為了吸引外來投資商。
就是水電氣這些天然具有壟斷的公共業務,也都拿出來私有化。
英倫水務原本由10個區域水務局,統一管理,屬於國有化體係,目標是提供低價公共服務。
可長期的低價,也導致虧損嚴重。
英倫政府在去年將10個區域水務局,拆分為10家私營公司,每家負責特定區域的供水和汙水處理,形成區域壟斷。
私有化後,這10家公司控製了英格蘭和威爾士的全部水務市場。
剛私有化的第1年,這些水務公司為了獲取高利潤,英倫的自來水價格,當年就直接上漲了一倍。
不過,張啟明這一倍的價格不過是剛剛開始。
李超人後世在英倫的投資操作,國內的自媒體沒少報道,也因此對英倫的水電氣變化,張啟明也有所了解。
在他的記憶中,水務公司私有化之後,5年之內自來水價格漲了整整7倍。
既然知道要漲,加上鐵娘子的允許,張啟明直接以超出市場價50的價格,耗資10億英鎊,將泰晤士水務公司收購。
這家水務公司業務覆蓋倫敦及周邊,在十家水務公司中,排在第一梯隊。
隨後又將目光投向了燃氣行業。
英倫的燃氣行業,是垂直一體化壟斷,和香江中華煤氣公司很像。
整個英倫隻有一家天然氣公司bg公司,1972年成立,集勘探、生產、輸配、銷售於一體,壟斷全國燃氣管網和供應。
bg通過長期合同控製北海天然氣資源,獨家向終端用戶供氣,市場占有率長期保持100。
1986年開始改國企私有化上市,改用職業經理人經營。
公司業務依然沒有拆分,仍保持垂直一體化結構。
僅允許年用氣量超過100噸大用戶直接購氣,中小用戶仍由bg壟斷。
其壟斷地位依然不可撼動,是指超過200億英鎊。
張啟明以20億英鎊收購其20股份,金星公共公司,成為第一大股東。
隨後,張啟明又開始對英倫電力業務下手。
20億英鎊收購英倫電力網絡公司,這家公司電力覆蓋範圍,涉及倫敦及英格蘭東南部和東部,占英倫電力分銷市場的25。
張啟明收購的這些業務,不是亂收購。
這些業務大部分都是根據記憶中,李超人投資路線布局。
李超人喜歡投資這些公共行業,就是看中其穩定的收益和龐大的現金流。
電力、燃氣、水務屬於民生必需品,需求剛性,受經濟周期影響小。
年均利潤也就7~9之間,回報率不是最高,卻是最適合家族傳承。
一番操作下來,耗費了張啟明一個月時間,金星公共公司總計投資50億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