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證券交易所起源於1792年,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最具影響力的證券交易所之一。
這家交易所聚集大量的傳統交易人員。
計算機屬於新鮮事物。
就算米國是世界超級大國,這個時期的米國人大多數依然不會電子計算機。
更不用說通過電子計算機,進行股票交易。
為了不影響傳統交易。
紐交所保留了部分傳統的交易方式,采用場內交易和電子交易相結合的模式。
在交易大廳內,有交易員通過手勢和口頭報價進行交易。
同時也有先進的電子交易係統支持交易。
就是以傳統交易為主,電子交易為輔。
但這並不利於推廣電子交易。
所以在1971年,米國政府成立了納斯達克交易所。
這是全球第一個全電子交易市場。
完全電子化的交易市場,所有交易都通過計算機網絡進行。
這種交易方式使得交易更加高效、便捷,能夠處理大量的交易訂單。
它的誕生標誌著證券交易從傳統的有形交易場所,向電子化交易的重大轉變。
說白了,剛剛出現的納斯達克交易所,就是為了培養新股民的交易習慣而成立。
新事物的出現,往往伴隨著許多的問題。
一些好的企業,都不會選擇在這裡上市。
那些大型、成熟且具有穩定盈利記錄的公司,都會選擇更成熟的紐交所上市。
納斯達克交易所一開始成立的時候,並沒有多少企業願意去那裡上市。
華爾街為了讓納斯達克交易所,能夠順利推行。
刻意降低了上市標準。
喊出注重公司的成長性和創新能力,不看重盈利的口號。
這個口號一喊出,立馬吸引了許多科技類、創新型企業。
尤其是處於發展初期,但具有高增長潛力的公司前來上市融資。
發展到後來漸漸成了,科技公司最熱衷的交易所。
殊不知,這隻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最開始這些所謂的高成長性、創新能力初創公司。
不過是華爾街資本,為了實驗電子交易,積累成熟經驗的小白鼠。
納斯達克交易所這10年來,暴漲暴跌是常態。
華爾街割全球韭菜最佳場所。
袁天樊已經從思考中回過神來,說道:“張生,我覺得您的建議非常具有建設性。
剛才我仔細分析了一下,米國兩家交易所的上市差彆。
我發現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
都是以傳統行業的藍籌股為主。
包括金融、工業、能源等領域的大型企業。
這些公司通常具有較高的市值和穩定的股息分紅。”
張啟明點了點頭,示意袁天樊繼續說。
袁天樊繼續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