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明解釋道:
“我之所以取名大秦,是因為在2000多年前,我們華夏大秦帝國的創立者秦始皇。
在創立大秦帝國之後,提出車同軌、字同文……等統一標準。
“標準”這個概念一直沿用至今。
各行各業能夠快速發展,都因為有標準。
從中我得到啟發,全球的電信行業如今都處於無法兼容狀態。
這將會給我們的通信發展帶來極大的不便。”
張啟明的解釋,看起來合情合理,讓現場一些記者不由的點了點頭,表示認同。
不過,依然沒有打消一些記者的猜疑。
在很多記者看來,在他們東瀛成立公司,那肯定要以東瀛的名字命名才對。
《產經新聞》記者質疑道:“張先生,真的隻是為了解決兼容這個簡單問題,就命名為大秦電信嗎?”
張啟明看到是《產經新聞》這家報紙,內心慎重了不少。
略一思索後,義正言辭的說道:
“解決兼容問題,可是一點也不簡單。
全球目前也隻有我們環宇通訊和啟明科技有這項技術。
以前東瀛電信就有多家電信公司,相互之間信號還不兼容。
這就給通話帶來許多不便。
我們啟明科技手機產品,在東瀛得到不少消費者喜愛,賣的還不錯。
現場記者朋友,如果有使用過手機,應該也苦惱過。
在東京打電話,用ntt電話卡。
跑到大阪打電話,又用ddi電話卡。
跑到另外一個城市,又要用另一家電信公司電話卡。
每張電話卡可都是有月租,這無形當中增加了消費者大量的通話成本。
感覺頻繁換卡也極度不方便。
大秦電信在獲得我們環宇通訊和啟明科技授權後,將能解決通信互不兼容問題。
讓我們一部手機,就能實現跟東瀛所有的手機、固話通話。
今後,所有的東瀛手機用戶都將節省一大筆資金,出門還不用帶多張電話卡。”
《產經新聞》記者聽難張啟明這次的詳細解釋,也找不出合適理由挑刺。
不過,這個記者心中,始終覺得沒那麼簡單。
他雖然還是在意,但現場和其餘人卻對這番解釋點頭認同。
也讓大秦電信這個名字瞬間高大上起來。
起一個名字,用了2000多年前的曆史點,瞬間戳中了東瀛人的文化自卑點。
東瀛人文化像是有一種極度自卑,又極度自信的矛盾文化。
麵對強勢文化,他們會極度自卑。
2000多年前華夏秦朝時期,東瀛社會形態還處於狩獵、采集、漁撈為生的母係氏族社會時期。
連文字都還沒有,還處於最初級的文化時期。
他們的文字文化時期,要到華夏南北朝時期,才會從朝鮮傳入東瀛。
比曆史,不要說東瀛人自卑,全球任何一個國家和華夏比,都自卑。
要不然,全球很多發達國家,特彆是歐洲英倫這些國家,也不至於曆史造假盛行。
關鍵造假還造的不怎麼樣,各種曆史文化遺跡都得不到推敲。
讓人很輕易就能識破。
張啟明拿秦始皇的豐功偉績,來解釋公司命名,對這些記者來說,就是降維打擊。
俗話說,最了解你的永遠是你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