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離岸金融中心的興起,可以追溯到50年代末期。
其標誌性事件是歐洲美元市場的形成。
冷戰期間,毛熊及東歐國家為避免美元資產被米國凍結,將美元存款轉移到倫敦的銀行避嫌。
同時,英倫為戰後經濟複蘇,放鬆了對非居民英鎊交易的限製,並鼓勵銀行開展美元業務,形成了最初的離岸美元市場——即“歐洲美元市場”。
倫敦因此成為第一個現代離岸金融中心。
到60年代後,離岸金融模式逐漸擴散。
瑞士、盧森堡等歐洲國家利用低稅收和銀行保密製度吸引國際資本。
加勒比地區的巴哈馬、開曼群島等通過立法確立寬鬆的金融監管,成為避稅型離岸中心。
這些年這種模式越來越興盛。
核心驅動因素是離岸中心提供低稅率、少監管、寬鬆的外彙管製。
政治因素讓不少資金尋找“中立”存放地。
進入70年代後,米國又推動全球化。
跨國公司和國際投資者,對跨境金融服務的需求增長。
更進一步推動了離岸金融中心的發展。
香江能夠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也是因為同樣具備離岸金融中心功能。
包括獅城同樣如此。
不同的是,這兩個地區都不完全依賴金融行業。
在製造業方麵也同樣發達。
和維京群島,百慕大群島這種完全的離岸金融中心有所不同。
中英談判以前,香江富豪們對避嫌需求不大。
香江的富豪們,不管是華人富豪還是英資富豪,都是將自己的企業注冊在香江。
中英談判以後,大量的英資擔心華夏威脅,大量英資開始將公司注冊地搬到海外離岸中心。
像怡和洋行就將公司總部注冊地,搬遷到老百慕達。
一部分華人,也將自己的資產轉移到了海外。
甚至舉家移民的都有不少。
張啟明突然要在工地上打造金融離岸中心的消息,香江各方勢力都極度關注。
這些二代們作為香江華人家族精英,自然也聽他們父輩講過。
現在張啟明要帶他們去財神島,各自心中都在猜測張啟明的目的是什麼。
………
遊輪上,一間充滿未來科技展示客廳內。
張啟明此時正通過全息投影圖,向這群二代們展示財神島離岸金融中心未來模樣。
講述設計概念。
“未來財神島離岸中心,將成為全球避稅資金天堂……”
喜歡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請大家收藏:()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